[发明专利]一种机电一体化磁力矩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43426.5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5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范佳堃;曹剑;孟海江;武登云;徐勤超;展毅;张磊;吴硕;李华;李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G1/24 | 分类号: | B64G1/24;B64G1/32;B64G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磁力矩器 磁棒 机电一体化 电连接器 电路组件 驱动线路 散热框架 主腔体 电装 体内 抗力学性能 功率器件 紧固安装 有机结合 线路盒 引出线 支架座 布放 插针 紧固 腔体 整机 驱动 | ||
1.一种机电一体化磁力矩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磁棒(1)、电路组件(2)、线路盒壳体组件(3)和支架组件(4);电路组件(2)包括电路板(5)、电连接器(6)和散热框架(7),电连接器(6)安装在电路板(5)一侧,电连接器(6)的插针电装在电路板(5)上,功率器件(8)安装在散热框架(7)上,散热框架(7)紧固在电路板(5)上;支架组件(4)包括支架座a(16);线路盒壳体组件(3)包括主腔体(19);主腔体(19)通过底部支架与支架座a(16)紧固安装在磁棒(1)一端,支架座a(16)安装在外部设备上,主腔体(19)位于支架座a(16)上方;磁棒(1)的引出线(13)穿入主腔体(19)的腔体内,并电装在电路板(5)上;电路组件(2)固定在主腔体(19)的腔体内,电连接器(6)的插座从腔体内穿出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磁力矩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棒(1)包括软磁芯棒(11)、挡圈(12)、引出线(13)、热缩套管(14)、漆包线(15);漆包线(15)缠绕在软磁芯棒(11)的表面,软磁芯棒(11)两端用挡圈(12)固定并挡住漆包线(15),漆包线(15)的两个端头从软磁芯棒(11)一端的挡圈(12)上的通孔引出并在漆包线(15)的两个端头各电装一根引出线(13);漆包线(15)表面包覆热缩套管(14),引出线(13)固定在热缩套管(14)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磁力矩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盒壳体组件(3)安装在磁棒(1)上,距离带有引出线(13)一端端部0.2~0.22倍磁棒(1)总长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磁力矩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5)包括信号处理电路、逻辑控制电路、功率驱动电路、功能检测电路;磁矩幅值控制信号与磁矩方向控制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滤波、隔离及整形后送入逻辑控制电路,逻辑控制电路根据磁矩幅值控制信号与磁矩方向控制信号的状态输出用于控制功率驱动电路中H桥电路桥壁的逻辑控制信号,功率驱动电路根据逻辑控制电路输出信号的状态为磁棒(1)提供激励电流,功率驱动电路同时输出检测信号,检测信号经功能检测电路合并后,输出反映机电一体化磁力矩器输出磁矩的大小和方向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磁力矩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6、电容C1、电容C2、二极管D1、二极管D2、反相器U1、反相器U2;电阻R1一端接信号地,另一端连接电阻R2后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1一端接信号地,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二极管D1阳极连接反相器U1输入端;电阻R3一端连接VCC,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磁矩幅值控制信号从电阻R1和电阻R2的公共端输入,反相器U1输出端输出AM信号;电阻R4一端接信号地,另一端连接电阻R5后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2一端接信号地,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2阳极连接反相器U2输入端;电阻R6一端连接VCC,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磁矩方向控制信号从电阻R4和电阻R5的公共端输入,反相器U2输出端输出LOGIC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4342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可靠的节能型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谐波滤波器运输用安全型放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