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电动车后桥的后驱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34428.8 | 申请日: | 2016-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95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万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邮市北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电动车 后桥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后桥的后驱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后桥的后驱总成,包括差速器、给差速器提供动力输入的电机、用于控制电机工作状态的控制器、一对安装在差速器动力输出端的半轴。从目前最新的行业公知常识可知,差速器设有壳体,壳体上的中部位置设有注油嘴,在使用前,通常需要向差速器壳体内注入油液,以便差速器内部的齿轮能够正常工作,一般注入的油液液面高度控制在差速器壳体的中部位置。差速器内部的齿轮在工作时,会不断将油液带起,保持齿面油膜的完整性,以防齿面出现结构性损伤。
但是传统的注油嘴设计不够合理,在注油时,拧开防护帽,将油注入壳体内,直到油液从注油嘴中渗漏出来才会停止注油,相当于在注油过程中需要出现逆流才会知道油液的液面高度达到额定高度,此时的油液液面高度已经升到壳体上的中部位置,但是这种传统的方法会导致油液的损失,在目前石油资源日渐匮乏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原有的注油方案需要得到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电动车后桥的后驱总成,在向差速器壳体内注油过程中监测油液高度是否达到额定高度,并且便于注油过程的顺利进行,无逆流现象,密封性较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化电动车后桥的后驱总成,包括差速器、给差速器提供动力输入的电机、用于控制电机工作状态的控制器、一对安装在差速器动力输出端的半轴,所述差速器的差速器壳体上安装有注油组件、液面高度监测组件,所述液面高度监测组件在注油过程中可监测差速器壳体内油液是否超过额定高度,所述注油组件、液面高度监测组件的安装位置接近差速器壳体的中部;
所述注油组件包括导流部、可拆卸地插装在差速器壳体上的注油座、螺钉,所述注油座的安装位置低于液面高度监测组件;
所述导流部包括密封盖、圆套结构的保护套、导油座、压板、单向阀组件,所述导油座通过螺钉与注油座对接;所述导油座按照进油路径依次设有斜进油通道、直进油通道,其中所述斜进油通道倾斜设置,并且斜进油通道的进油端处于出油端上方,所述斜进油通道的出油端与直进油通道相接通;所述保护套螺纹套接在导油座上并且密封斜进油通道的进油端,并且所述保护套将压板抵压在斜进油通道的进油端处;所述压板上开通有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二进油口可连通保护套内腔和斜进油通道;所述保护套上端设有可引入油液的第一进油口,所述密封盖上设有密封螺纹部,所述密封螺纹部封住第一进油口并与第一进油口螺纹配合,所述密封盖上还设有便于拧下密封盖的手柄;
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置于斜进油通道内的伸缩杆、翼板、密封唇片、套装在伸缩杆上的导套、固定杆,所述伸缩杆的长度方向与斜进油通道的延伸方向相一致,所述翼板固定在伸缩杆上端并处于保护套内腔中,所述伸缩杆上同轴设有锁定柱;所述密封唇片安装在伸缩杆下端,所述斜进油通道中设有变径段,所述变径段按照进油方向由窄变宽,所述密封唇片处于变径段区域;所述导套通过固定杆固定在斜进油通道内壁上,并且伸缩杆可在导套中沿其杆长方向进行伸缩活动;
处于密封状态时,所述锁定柱可穿装压板并与压板螺纹配合,同时密封唇片贴靠变径段并封住斜进油通道;
处于注油状态时,卸下密封盖,所述锁定柱松离压板并处于斜进油通道中,所述密封唇片松离变径段并使得斜进油通道处于通路状态;
所述注油座穿装差速器壳体,所述注油座包括储油腔、处于注油座进油侧的引流通道、防逆流橡胶片、直接将油液引入差速器壳体内的出油口,所述防逆流橡胶片一端作为固定端固定在储油腔壁上,所述防逆流橡胶片另一端作为自由端在不受载的情况下贴封引流通道,所述储油腔壁上设有可将油液导引至出油口的导流曲面,当防逆流橡胶片自由端贴封引流通道时,所述导流曲面接续防逆流橡胶片自由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邮市北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高邮市北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344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