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泥页岩细粒沉积岩相研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87331.6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6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军;郝雪峰;王勇;银燕;姜秀芳;杨万芹;朱德燕;王敏;丁桔红;宁方兴;朱德顺;刘华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50/02;G01N33/24;G06F11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页岩 细粒 沉积 岩相 研究 方法 | ||
1.泥页岩细粒沉积岩相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泥页岩细粒沉积岩相研究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采用岩石组分-构造-有机质含量三要素相结合的泥页岩细粒沉积岩相划分方案;
步骤2,建立矿物组分、有机质、构造测井识别模型;
步骤3,根据步骤2建立的测井判识模型,对研究区单井分段泥页岩岩相类型进行测井模型判识;
步骤4,对测井模型所识别的泥页岩岩相类型进行约束和修正;
步骤5,进行全区泥页岩细粒沉积岩相识别及分布规律研究;
在步骤1之前,通过取心井岩心资料及分析化验数据分析,进行泥页岩细粒沉积岩相划分过程梳理;
在步骤2,考虑不同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有机质丰度在常规测井组合响应特征不同,依据这种测井响应组合特征的差异性,分别建立起矿物组分、有机质、构造测井识别模型;
在步骤4,通过研究区单井分段取心资料及地质演化规律,对测井模型所识别的泥页岩岩相类型进行约束和修正,并就研究区多条剖面的测井结果与录井显示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录井显示资料与测井模型识别结果是否相互验证,从而达到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泥页岩类型及其组合的识别;
在步骤5,依据全区范围内泥页岩类型及其组合的识别,运用分要素叠合的方法进一步开展全区泥页岩细粒沉积岩相识别及分布规律研究,进而编制泥页岩细粒沉积岩相各要素及要素叠合规律剖面展布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8733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