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86723.0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187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于建蕾;王俊伟;王定华;刘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4 | 分类号: | B62D7/14;B62D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桥 汽车 转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双前桥转向的汽车是指具有两个转向桥的汽车,相比单前桥车多一个转向桥,所以可以承载更多的载重,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双前桥转向汽车成为公路运输车的发展趋势。
如图1所示,为目前广泛应用于双前桥转向车型的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 1、转向器摇臂2、第一过渡拉杆3、一桥直拉杆4、第一前桥转向节臂5、第一过渡摇臂6、第二过渡拉杆7、第二过渡摇臂8、二桥直拉杆9、助力缸10、助力缸支架11、第二前桥转向节臂12、板簧吊耳支架13、钢板弹簧14、第一前桥15及第二前桥16。
现有技术方案通过两个过渡摇臂和四根转向直拉杆将转向器和助力缸输出的转向力传递到两根前桥,其中转向器带动转向器摇臂转动,助力缸推动第二过渡摇臂转动。
现有技术的转向系统存在结构复杂、笨重、制造成本高;转向力传递机构多,转向阻滞力大,造成转向力的损失;因机构复杂,各个球铰接头内部间隙累积后产生较大的自由间隙,造成转向不灵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以解决转向系统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转向阻滞力大及转向不灵敏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转向器摇臂、一桥直拉杆、第一前桥转向节臂、二桥直拉杆、第二前桥转向节臂、第一前桥、第二前桥、一桥转向节及二桥转向节;
所述一桥转向节与所述第一前桥连接;所述二桥转向节与所述第二前桥连接;
所述转向器摇臂的上端与所述转向器连接,所述转向器摇臂的下端与所述一桥直拉杆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前桥转向节臂的外侧端与所述一桥转向节连接,所述第一前桥转向节臂的内侧端分别与所述一桥直拉杆的后端及所述二桥拉杆的前端连接;
所述第二前桥转向节臂的外侧端与所述二桥转向节连接,所述第二前桥转向节臂的内侧端与所述二桥直拉杆的后端连接;
所述一桥直拉杆的中线与所述二桥直拉杆的中线之间不重合或者平行;所述一桥直拉杆的中线及所述二桥直拉杆的中线均与车辆的轴向中线不平行。
所述第一前桥转向节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前桥转向节臂的长度;所述第一前桥转向节臂的回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前桥转向节臂的回转半径。
所述第一前桥转向节臂与所述一桥转向节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所述一桥直拉杆与所述第一前桥转向节臂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所述二桥直拉杆与所述第一前桥转向节臂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
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三连接点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转向系统与现有的转向系统相比,取消了过渡拉杆和过渡摇臂总成,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系统重量,节省了制造成本。
本发明由于取消了过渡拉杆和过渡摇臂总成,减少了两个旋转副和五个球铰点,降低了转向力的损失,转向更加轻便。
本发明由于取消了过渡拉杆和过渡摇臂总成,减少了两个旋转副和五个球铰点,系统的自由间隙减少,转向更加精准。
本发明的转向系统布置空间紧凑,可节省布置空间;且本转向系统可适用于第二前桥可提升的车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一桥直拉杆 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向器,2转向器摇臂,3第一过渡拉杆,4一桥直拉杆,5第一前桥转向节臂,6第一过渡摇臂,7第二过渡拉杆,8第二过渡摇臂,9二桥直拉杆,10助力缸,11助力缸支架,12第二前桥转向节臂,13板簧吊耳支架,14钢板弹簧,15第一前桥,16第二前桥,01转向器,02转向器摇臂,03一桥直拉杆,04第一前桥转向节臂,05二桥直拉杆,06第二前桥转向节臂,07第一前桥,08第二前桥,09一桥转向节,010二桥转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前桥汽车转向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转向器01、转向器摇臂02、一桥直拉杆03、第一前桥转向节臂04、二桥直拉杆05、第二前桥转向节臂06、第一前桥07、第二前桥08、一桥转向节09及二桥转向节 0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867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