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油脱盐破乳剂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45442.0 | 申请日: | 201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9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吕仁亮;高肖;徐彩丽;王存文;范光坦;梁成;徐汶;王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81/00 | 分类号: | C08G81/00;C08G65/337;C08B37/08;C10G33/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乳剂 羧烷基 制备 季铵化 壳聚糖 聚乙二醇单甲醚 原油脱盐 破乳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负电 改性聚乙二醇 对硝基苯酯 季铵盐基团 金属阳离子 缩水甘油基 烷基氯化铵 产物生物 结合能力 壳聚糖类 脱水效果 油溶性盐 单甲醚 二甲基 负电性 兼容性 可降解 改性 环烷 接枝 酸根 脱除 离子 无毒 合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油脱盐破乳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聚乙二醇单甲醚进行对硝基苯酯改性;(2)制备缩水甘油基二甲基烷基氯化铵;(3)制备季铵化羧烷基壳聚糖;(4)改性聚乙二醇单甲醚与季铵化羧烷基壳聚糖反应,得到产物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季铵化羧烷基壳聚糖。本发明以壳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具有来源广泛、天然、无毒、可持续、产物生物兼容性好、可降解等诸多优点。制备得到的破乳剂不仅破乳脱水效果好,同时由于破乳剂分子上含有大量的羧烷基基团和季铵盐基团,对金属阳离子、环烷酸根等带负电的离子及表面呈负电性的颗粒有很强的结合能力,因此在破乳的同时兼具脱除油溶性盐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油脱盐破乳剂的合成方法,属于石油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提高石油采收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化学驱的使用量不断增大,加之原油的重质化和高酸值化日益严重,原油中的金属离子含量逐渐上升。原油中的盐主要是无机盐,大都溶于其所含的水中,水与油形成了稳定的油包水(W/O)型乳状液。原油脱盐的关键在于脱水,而脱水的关键在于破乳。原油中的天然乳化液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粘弹性膜,给乳滴聚结造成了动力学障碍,使原油乳状液具有了稳定性。破乳的原则是破坏乳状液稳定的因素,国内外对原油破乳研究较多成功开发了许多破乳方法。油田最常用的是加入破乳剂,破乳剂是当今油田和炼厂必不可少的化学试剂之一。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破乳剂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其性能要求也更为苛刻。如果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的深度脱盐破乳剂,在破乳的同时能够脱除油溶性盐,将对我国原油加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原油破乳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电法、离心分离法、超声波法、生物法等。其中化学法和电法最常用,但电法对设备及工艺条件要求较高,实施比较复杂,前期投入和后期运行费用都比较高;化学法是一种经济合理的方法。
破乳剂的破乳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1)破乳剂加入原油乳状液后,让它分散在整个油相中,并能进入被乳化的水珠内;(2)破乳剂渗入到乳化水珠的保护层,并使保护层脆弱变皱破坏,保护层破坏后,被乳化的水珠互相接近并接触;(3)水珠聚结,被乳化的水珠从连续向分离出来。
从1914年报道的Barnickel用0.1%的FeS04溶液在35℃~60℃使乳化原油破乳起,先后开发出三代破乳剂。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为解决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破乳,出现了第一代低分子离子型破乳剂,如脂肪酸盐、环烷酸盐等阴离子型破乳剂,季铵盐类阳离子型破乳剂。此类型破乳剂优点是价格低廉,缺点是用量大、效果差、易受电解质的影响等。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环氧乙烷生产的工业化促使了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的出现。由此发展了第二代油包水乳化原油的破乳剂,主要是低分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开发出第三代以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醚为主的破乳剂。国外对原油破乳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大量的专利。最早作为破乳剂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以烷基酚、脂肪醇作为憎水基团,接枝共聚一定数量的环氧乙烷制备的。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大规模现场实验,新型原油破乳剂不断涌现。进入80年代后,单纯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聚醚破乳剂开始被聚胺类、聚合物型、两性离子型破乳剂所取代,最低用量降到100mg/L以下。但这些破乳剂的缺点是专一性强,适应性差。因此人们又通过改性或复配研制复合破乳剂以及超高分子量高效破乳剂,从而把破乳剂的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5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