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01867.1 | 申请日: | 2016-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24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坤;姚文浩;邓文宇;陈树雷;王东阳;巴德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1/0216 | 分类号: | H01L31/0216;H01L31/0236;H01L31/0376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109 | 代理人: | 赵嬛嬛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晶硅 薄膜 太阳能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非晶硅作为一种以非晶单质形式存在的半导体材料。相比于晶体硅它具有更宽的光学吸收范围而且产品制造成本低,可以用来大批量制造光伏电池。通过掺杂+5价和+3价元素如氮、磷可以分别得到p型和n型非晶硅。受设计、制造技术等因素的限制,目前产业化的单节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只能达到6~7%,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太阳能电池普遍存在的“光致光衰效应”,一直是严重影响电池使用寿命的问题。
对于单节或多节薄膜太阳能电池,抗反射结构层、 窗口层p层及吸收层i层对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尤为突出。p层作为窗口层需要具有较薄的厚度和较大的带隙以使得更多的光子被本征层吸收,因为只有本征层的光吸收对产生电流有贡献。因此,太阳能电池结构的最佳光吸收设计需要最大化本征层的吸收而最小化其他层的吸收,而这样的设计方式就需要有充分的陷光结构。陷光结构的作用是增加入射界面对光的散射作用以使得更多的光射入到电池中,同时作为抗反射结构的背电极能将部分未被吸收的光反射回电池内部形成光陷阱来增加电池的转换效率。除此之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对p-i界面区域很敏感。在p-i界面区域的异质节中,较宽带隙p型层和较窄带隙本征层的能带之间形成带阶,带阶会成为光生空穴进入p型掺杂层的势垒。p-i界面区域的载流子产生率是本征层中最高的。所以要对p-i界面进行优化以防止光生电子向p层反向扩散。以下为现有几种比较典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中国专利CN201510407757.7公开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利用网状金属纳米线替代半导体透明导电膜,可以在透光条件下大大降低膜层的电阻,并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但是,该电池的网状金属纳米线之间的宽度是5mm,会在纳米线中间产生空隙,同时导电层与基片和光电吸收层接触,会造成光电吸收层与基片之间存在污染,降低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
中国专利CN201210529409.3公开了一种p-i-n型薄膜太阳能电池,采用基板-电极层-p-i-n层-应力层-抗反射层-电极层结构,特点是第二掺杂类型非晶硅层表面形成应力层可以提高所述n型层内电子的迁移率,降低光生电子在n型层向第二电极层漂移的过程中被复合的几率,提高到达第二电极层处的电子数量。但是该太阳能电池不具有充分的陷光结构,也并未详细公开抗反射层的细节;
中国专利CN201110315055.8公开了一种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沉积硅基薄膜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污染低的优点,但该电池结构在设计时未考虑p-i界面的带隙差异作用;
中国专利CN201220678505.X公开了一种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其采用抗反射层结构来增加光的入射率,但是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造硅基薄膜,该方法对环境污染严重,且缺少由电极层及背反射层组成的陷光结构。
美国专利US009040333B2公开了一种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采用等离子气相沉积技术,获得的单节电池结构为柔性基片-金属层-第一电极层-p-i-n层-第二电极层,由于应用了柔性基片使得该电池更加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该方法的缺陷也是采用了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污染环境,并且该方法获得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不高。
上述专利所公开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多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这种技术的反应气体为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硅烷等,制造过程还会产生有毒的尾气污染环境,并且操作过程复杂,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因此生产成本高,不利于大批量低成本制造。此外,薄膜太阳能的寿命和转换效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亟需从简化制造工艺、降低成本、优化电池结构、提高转换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环境污染影响这些方面来考虑对非晶硅电池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并降低电池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由依次连接的柔性PET基片层、SiO2陷光层、第一电极TCO层、p型非晶硅层、p型缓冲层、i型非晶硅层、n型非晶硅层、第二电极TCO层和背反射层组成。
所述柔性PET基片层厚度为0.001~0.125mm。
所述SiO2陷光层厚度为400~8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018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垫板孔位定位装置
- 下一篇:加工中心主轴不停转无机械手自动换刀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