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61353.8 | 申请日: | 2016-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4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一平;大野光由;中岛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B60R21/231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孙丽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乘员保护装置 侧安全气囊 凸出 侧支撑部 斜侧面 座椅 容纳 座垫 安全气囊 大腿区域 座部 | ||
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10)具有:侧安全气囊部(20),其容纳在侧支撑部(14B)的内部,并且,在车辆的斜侧面碰撞时通过接收气体的供给从而充气,其引起侧支撑部(14B)朝向座椅上侧凸出;以及座垫安全气囊部(22),其容纳在座部(14A)的内部,并且在车辆的斜侧面碰撞时通过接收气体的供给从而充气,其引起座部(14A)朝向座椅上侧凸出从而提升乘员(P)的大腿区域(D),并且其充气迟于侧安全气囊部(20)完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第2002-145003号公开了如下安全气囊装置:在所述安全气囊装置中,用于座椅的气囊部和用于侧面的气囊部同时充气,其中用于座椅的气囊部通过充气提升座垫的座部的前部侧,用于侧面的气囊部通过充气从座部的座椅横向方向外侧朝向座椅上侧突出并覆盖乘员的座椅横向方向外侧。JP-A第2015-048054号公开了如下的安全气囊,其包括:主室,其容纳在座垫的座椅表面部内,并且在座椅横向方向的中央部处划分为左部和右部;以及辅助室,其与主室连通,并且设置在座椅表面部的座椅横向方向外侧的侧支撑部内。
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技术中,在车辆的斜侧面碰撞时,座部内的安全气囊(座垫安全气囊)充气并引起座部朝向座椅上侧凸出,从而提升乘员的大腿区域。因此,防止或抑制乘员出现变成朝向座椅前侧挖洞的姿势的所谓的潜艇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在乘员的座椅横向方向外侧的安全气囊(侧安全气囊)充气,保护了乘员的腰部区域和大腿区域。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技术中,侧安全气囊和座垫安全气囊同时充气。因此,存在对乘员的已经通过座垫安全气囊提升的大腿区域会脱离侧安全气囊的保护范围的担忧,因而从有效保护大腿区域的观点考虑存在改进的空间。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在车辆的斜侧面碰撞时,该乘员保护装置可以抑制乘员的朝向座椅前侧的移动并能有效地保护大腿区域。
第一方案的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包括:侧安全气囊部,其容纳在侧支撑部的内部,所述侧支撑部相对于车辆座椅处的座垫的座部从座椅横向方向外侧朝向座椅上侧突出,并且在包括车辆的斜侧面碰撞的侧面碰撞时通过接收气体的供给从而充气,所述侧安全气囊部引起所述侧支撑部朝向所述座椅上侧凸出,从而从所述座椅横向方向外侧保护乘员的大腿区域和腰部区域;以及座垫安全气囊部,其容纳在所述座部的内部,并且在包括所述车辆的斜侧面碰撞的正面碰撞时通过接收气体的供给从而充气,所述座垫安全气囊部引起所述座部朝向所述座椅上侧凸出从而提升所述乘员的所述大腿区域,所述座垫安全气囊部的充气完成迟于所述侧安全气囊部的充气。
在第一方案的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装置中,侧安全气囊部设置在座垫的侧支撑部的内部。由于在包括车辆的斜侧面碰撞的侧面碰撞时这个侧安全气囊部接收气体的供给从而充气,所述侧安全气囊部引起所述侧支撑部朝向所述座椅上侧凸出。此外,通过这个侧安全气囊部从所述座椅横向方向外侧保护乘员的大腿区域和腰部区域。另一方面,座垫安全气囊部设置在所述座垫的所述座部的内部。由于在包括所述车辆的斜侧面碰撞的正面碰撞时这个座垫安全气囊部接收气体的供给从而充气,所述座垫安全气囊部引起所述座部朝向所述座椅上侧凸出。由于使座部朝向座椅上侧凸出,提升了所述乘员的所述大腿区域,从而防止或抑制了潜艇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地,座垫安全气囊部的充气迟于侧安全气囊部完成。因此,例如,在车辆的斜侧面碰撞后立即完成侧安全气囊部的充气的状态下,座垫安全气囊部的充气没有完成。即,因为乘员的大腿区域未完全地提升,可以在保护乘员的大腿区域免于遭受碰撞体或类似物时防止或抑制大腿区域脱离侧安全气囊部的保护范围。此外,在车辆的斜侧面碰撞后,在当乘员由于惯性力而朝向座椅前侧移动时,座垫安全气囊部的充气迟于侧安全气囊部完成,从而完全提升乘员的大腿区域。因此,可以防止或抑制潜艇现象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613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料秤及具有其的密炼机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形态无人机及其飞行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