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用副车架总成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18830.2 | 申请日: | 2016-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1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唐凯;李政;叶平;赵唯;马政;陈军;张海阳;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B60K1/04 |
代理公司: | 11304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凸台 电池组 车身 副车架本体 副车架总成 安装结构 汽车车头 车尾 电动汽车车身 安全稳定性 车身方向 外力作用 正面碰撞 副车架 相抵 垂直 | ||
一种电动汽车用副车架总成及电动汽车,其中,电动汽车用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上设有用于和车身连接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具有安装部和凸台,所述安装部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凸台沿垂直于汽车车头至车尾的方向上,向车身方向高出所述安装部;所述凸台用于在沿汽车车头至车尾的方向上与所述车身相抵。当在电动汽车车身上安装了本发明的副车架总成后,电动汽车受到正面碰撞时,凸台限制副车架本体在外力作用下朝向电池组运动。避免副车架撞击到安装于车身上的电池组,从而电池组的安全稳定性有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用副车架总成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石油资源紧缺,油价持续上涨,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已然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生事物,其电安全性一直受到较高的关注,高压电池组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纯电动汽车中高压电池组体积都比较大。一般来说高压电池组布置在车身的下方(车身面向地面的表面),依靠与车身的若干安装点固定。
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副车架在正面碰撞工况下受到瞬态冲击力的时候,产生了较大的向后位移,副车架有撞击到高压电池组的风险。
高压电池组内部由若干电池模块组成,周边有布置高压线。电池模块和高压线受到撞击后容易引起模块内部的绝缘电阻失效,导致漏电,甚至有起火爆炸等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副车架受到正面碰撞时会撞击高压电池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用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本体,所述副车架本体上设有用于和车身连接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具有安装部和凸台,所述安装部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凸台沿垂直于汽车车头至车尾的方向上,向车身方向高出所述安装部;所述凸台用于在沿汽车车头至车尾的方向上与所述车身相抵。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具有用于面向所述车身的第一表面,所述凸台具有用于面向所述车身的第二表面,所述安装部的第一表面和所述凸台的第二表面呈角度设置。
可选的,所述凸台的第二表面为平面。
可选的,所述凸台高出所述安装部的距离为80mm-90mm。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的第一表面和所述凸台的第二表面的夹角为90°至140°。
可选的,所述安装部通过螺栓与所述车身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总成;
车身,沿汽车车头至车尾的方向,所述车身面向所述副车架本体的表面依次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所述车身的第三表面安装有电池组;所述车身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呈角度设置,所述车身的第二表面相比于所述车身的第一表面更靠近所述副车架本体;
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车身的第二表面连接,所述凸台与所述车身的第一表面相抵。
可选的,所述凸台向所述车身的第一表面的投影部分覆盖或者完全覆盖所述车身的第一表面。
可选的,沿汽车车头至车尾的方向,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电池组间隔80mm-1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电动汽车用副车架总成,包括副车架本体,副车架本体上设有用于和车身连接的安装结构。本发明的安装结构具有安装部和凸台,安装部用于与车身连接,凸台沿垂直于汽车车头至车尾的方向上,向车身方向高出安装部;凸台用于在沿汽车车头至车尾的方向上与车身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188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