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移动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16939.2 | 申请日: | 201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3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顾绪宁;张春霖;胡建锋;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纹识别 装置 移动 终端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指纹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纹识别装置,该指纹识别装置可提升湿手指纹识别成功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指纹识别装置的移动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装置是利用人的指纹具各不相同的特点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精密电子仪器,指纹采集和读取是指纹识别装置最基本的功能,而指纹采集的过程本质上是指纹成像的过程。指纹采集是根据手指凹凸纹形的几何特性、物理特征和生物特性的不同,以得到不同的光学或者电流电阻反馈信号,根据反馈信号的量值利用不同算法的图像处理算法来绘成指纹图像。
指纹识别装置通过指纹传感器来实现指纹采集,目前常用的指纹传感器包括光学指纹传感器和半导体指纹传感器,其中:光学指纹传感器通过光学成像实现指纹采集,光线照到压有指纹的玻璃表面,反射光线由CMOS传感器拾取,从而获得指纹图像;半导体指纹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电容、电感、温度或压力等原理实现指纹图像的采集。光学指纹传感器对脏手指和干手指表面有覆盖物的指纹图像识别率很低,对温度等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差,而半导体指纹传感器在湿手状态下会出现图像采集困难的情况,导致识别成功率不高。
现有技术中具有单一指纹传感器的指纹识别装置难以在干、湿手的指纹识别中均具有高识别成功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解决方案是在指纹识别装置中同时设置光学指纹传感器和半导体指纹传感器,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638241U公开的一种指纹识别装置,采集指纹时使用光学指纹采集器和半导体指纹采集器轮流切换,确保干、湿手指纹的识别成功率,但指纹识别装置的成本增加,且每次采集指纹均需在二传感器间反复切换,不但影响干手的指纹识别成功率,也降低了指纹识别的整体效率。
有鉴于此,亟需一种对干、湿手指纹均具有高识别成功率、无需大幅增加成本且具有较高工作效率的指纹识别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在无需大幅增加指纹传感器成本的前提下,可在保证干手指纹识别成功率的同时极大的提高湿手状态下的指纹识别成功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一指纹传感器,所述指纹传感器设置有指纹采集窗口,所述指纹采集窗口表面设置有凹陷的表面纹路,所述指纹采集窗口下方设置有加热装置。
优选的,所述表面纹路横截面为半圆形或梯形或二者组合,也可选择设置为其它相对指纹采集窗口为凹形的横截面形状。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指纹识别装置中指纹传感器的指纹采集窗口上设置了细微的表面纹路,并在指纹采集窗口下方设置加热装置,进行指纹识别时湿手指上的水分可通过表面纹路从指纹采集窗口表面排走并被烘干,其有益效果为:可极大的提高湿手状态下的指纹识别成功率,也可适用于干手指纹识别时,且无需增设指纹传感器,节约了传感器成本;同时,无需在多个指纹传感器间切换也保证了指纹识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指纹采集窗口的纹路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半圆形开放式管道的纹路的横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梯形开放式管道的纹路的横截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指纹传感器;2-指纹采集窗口;3-表面纹路;4-开放式管道;5-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及移动终端设备,通过在指纹识别装置中指纹传感器的指纹采集窗口上设置了细微的表面纹路,并在指纹采集窗口下方设置加热装置,指纹识别时按在指纹采集窗口的湿手指上的水分可通过表面纹路形成的开放式管道从指纹采集窗口表面排走并被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169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