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酰基‑1,2‑环氮对孟烷及其制备方法与除草活性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51860.6 | 申请日: | 2016-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68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东;朱守记;徐士超;陈玉湘;李冬梅;毕良武;王婧;古研;卢言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203/26 | 分类号: | C07D203/26;C07D203/02;A01P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冯慧 |
地址: | 21004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酰基 及其 制备 方法 除草 活性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N-酰基-1,2-环氮对孟烷及其制备的方法,具体涉及利用强酸催化N,N'-二酰基-1,8-对孟烷二胺发生消除1分子酰氨基并关环或由强酸催化N-酰基-3-对孟烯-1-胺发生关环生成N-酰基-1,2-环氮对孟烷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量的文献表明含对孟烷骨架的化合物、氮杂环丙烷类化合物以及酰胺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如含有对孟烷骨架的化合物3,8-对孟烷二醇(PMD)及其衍生物对埃及伊蚊具有较强的趋避性(Jeremy Drapeau,Manon Rossano,Didier Touraud,et al.,Comptes Rendus Chimie,2011,14,629~635.),氮杂环丙烷类化合物丝裂毒素Mitomycin是一类应用于临床的抗肿瘤药物(Chen X Y,et.,Tetrahedron,2008,64,2301-2306.),酰类化合物2-去氧-2,3-去氢-N-乙酰基神经氨酸是具有较强的唾液酸酶抑制作用,有望成为一类抗病毒药物(李绍顺等,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7,7,167-170)。
目前,氮杂环丙烷的合成方法主要两种:第一,氮宾对烯烃的加成;第二,卡宾或叶立德试剂对亚胺的加成。如李中波(李中波.氮杂环丙烷的合成及其对糖类化合物的开环[D].天津,天津大学,2010.)以烯烃为原料,氯胺-T(通过α-消除形成氮宾)为氮转移试剂,过溴化吡啶氢溴酸盐(Py·HBr3)为催化剂及乙腈为溶剂合成了系列氮杂环丙烷类化合物;同时,又以亚胺为原料,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为相转移催化剂,三氯甲烷(通过α-消除形成碳宾)作为碳转移试剂,正己烷为溶剂,在碱性条件下合成系列氮杂环丙烷类化合物。但是,在这些合成氮杂环丙烷的产品中没有发现本发明物质N-酰基-1,2-环氮对孟烷的存在,也就是说已有合成氮杂环丙烷的方法不适用于合成本发明物质N-酰基-1,2-环氮对孟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除草活性的新化合物N-酰基-1,2-环氮对孟烷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具有易操作、反应温和、成本低等优点,有利于开发利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类N-酰基-1,2-环氮对孟烷,结构式为:
其中,R=-CH3,-CH2CH3,-(CH2)2CH3,-(CH2)3CH3,-(CH2)4CH3,-Ph,-CH2Ph中的任意一种。
制备所述的N-酰基-1,2-环氮对孟烷的方法,将N,N'-二酰基-1,8-对孟烷二胺或N-酰基-3-对孟烯-1-胺溶入到强质子酸水溶液中,搅拌,加热反应,反应完成后,待反应液冷却静置,反应液分层,将下层溶液的pH调至8~11后,溶液分层,上层黄色透明液体经真空干燥后再经硅胶柱色谱提纯得产物N-酰基-1,2-环氮对孟烷,GC纯度99%以上。
所用的强质子酸为HCl、H2SO4,HCl的浓度为2wt.%~20wt.%,H2SO4的浓度为2wt.%~50wt.%。
反应温度控制在30℃~100℃或加热回流。
反应时间在15h~80h。
下层溶液的pH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
所述的一类N-酰基-1,2-环氮对孟烷作为无公害除草剂的应用。
其中N-乙酰基-1,2-环氮对孟烷,系统名为1-(4-异丙基-1-甲基-7-氮杂双环[4.1.0]庚烷-7-基)乙酮,是一种新型对孟烷氮杂环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由对孟烷、含氮的三元环和乙酰基三部分组成,具有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都呈现为液体且粘度低、耐热,在碳氢石油溶剂中溶解性强、碱性度高及其反应活性与立体选择性的可控性强等优点。目前,尚未见有关N-乙酰基-1,2-环氮对孟烷或其它N-酰基-1,2-环氮对孟烷的文献报道。N-乙酰基-1,2-环氮对孟烷的结构式为: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N,N'-二酰基-1,8-对孟烷二胺或N-酰基-3-对孟烯-1-胺易制备,易于松节油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518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相石墨钝化灰铸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菌双相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