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芴醇异构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13480.3 | 申请日: | 2016-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1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邦;岳祥军;钟晓锋;田磊;周慧;陈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7/18 | 分类号: | C07F7/18;C07C213/00;C07C21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62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芴醇异构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芴醇异构体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公开了(RS,Z)‑2‑二丁胺基‑2‑[2,7‑二氯‑9‑(4‑氯苯亚甲基)‑9H‑芴‑4‑基]乙醇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方法以2,7‑二氯芴‑4‑环氧乙烷为起始原料通过选择性开环反应、取代反应、脱保护反应和缩合反应制备高纯度苯芴醇异构体。此法反应条件温和、简便。所述苯芴醇异构体是苯芴醇原料药的重要杂质,是其质量控制的杂质对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RS,Z)-2-二丁胺基-2-[2,7-二氯-9-(4-氯苯亚甲基)-9H-芴-4-基]乙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疟疾作为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极大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疟药物的出现,疟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09年4月7日,美国FDA批准诺华公司生产的高效、低耐药性的抗疟疾复方药物蒿甲醚和本芴醇上市,二者抗疟效果互补,合用达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苯芴醇是我国首创的抗疟药,该药对动物疟原虫和人类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具有显著的杀灭作用。苯芴醇的化学名为α-(二正丁胺基甲基)-2,7-二氯-9H-9-(对氯苯亚甲基)-4-芴-甲醇,文献报道其合成路线如下:
在苯芴醇的合成工艺中,其中二正丁胺的开环反应存在一定的选择性,进而在最后的产品中可能含有苯芴醇的一种异构体,影响其产品质量。中国药典将其命名为苯芴醇杂质I,化学名称为(RS,Z)-2-二丁胺基-2-[2,7-二氯-9-(4-氯苯亚甲基)-9H-芴-4-基]乙醇,其结构式如下。目前,还没有任何文献报道过该异构体的合成,为了对苯芴醇原料药的质量进行研究和控制,开发一种制备高纯度的苯芴醇杂质I的方法非常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苯芴醇杂质I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苯芴醇杂质I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以2,7-二氯芴-4-环氧乙烷(Ⅱ)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用TMSCl(三甲基氯硅烷)选择性开环得到氯原子取代的开环产物(2-氯-2-(2,7-二氯-9H-芴-4-基)乙氧基)三甲基硅烷(Ⅲ),所述催化剂选自氯化锌、溴化锌、氧化锌,优选氧化锌,所述反应温度为5-30℃,优选为15-20℃。
(2)(2-氯-2-(2,7-二氯-9H-芴-4-基)乙氧基)三甲基硅烷(Ⅲ)与二正丁基胺与碱共热发生取代反应得到N-丁基-N-(1-(2,7-二氯-9H-芴-4-基)-2-(三甲基硅氧基)乙基)丁基-1-胺(Ⅳ),所述碱选自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钠、三乙胺,优选碳酸钠或碳酸钾。
(3)N-丁基-N-(1-(2,7-二氯-9H-芴-4-基)-2-(三甲基硅氧基)乙基)丁基-1-胺(Ⅳ)在合适的溶剂中与酸作用下脱去保护基得到2-二丁胺基-2-[2,7-二氯-9H-芴-4-基]乙醇(Ⅴ),所述溶剂选自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优选四氢呋喃;所述酸选自醋酸、盐酸,优选稀盐酸。
(4)2-二丁胺基-2-[2,7-二氯-9H-芴-4-基]乙醇(Ⅴ)与对氯苯甲醛在氢氧化钠的催化下缩合得到目标产物(RS,Z)-2-二丁胺基-2-[2,7-二氯-9-(4-氯苯亚甲基)-9H-芴-4-基]乙醇(Ⅰ)。
为了清楚地表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对术语进行如下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134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