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移动物联网终端及该终端的唤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48874.5 | 申请日: | 2016-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2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才池;刘晓玲;吕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共联通信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8 | 分类号: | G06F3/0488;G06F9/4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8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移动 联网 终端 唤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物联网终端,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移动物联网终端及该终端的唤醒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物联网终端也和手机一样获得了井喷式的增长。移动物联网终端的能量源泉在于电池,然而传统的物联网的电池通常采用简单固定的方式,电池置于电池仓内,通过其上的触点与仓内的触脚连接,通常会通过选用具有弹性的触脚来实现抗震,然而,这种方式存在显著的弊端,触脚在伸缩时会产生冲击电流,进而可能会对终端内部的电子元件或者电池本身造成一些损伤,如果采用电池仓紧扣的设计避免触脚伸缩,则会对电池仓和电池的加工精度提高要求,从而大大增加了成本。
此外,由于受到了大屏手机的影响,移动物联网的屏幕也在变大,相对的,实体按键则在缩小,传统的方式是通过点击指定的实体按键对移动物联网终端进行唤醒,但是由于人们通常会采用顶部朝下的方式放入口袋,此时在取出时,体块较大的电源键往往无法通过单手的方式够到,同时由于其他按键过小,并不能很精确地按到,因此操作会非常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智能移动物联网终端及该终端的唤醒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移动物联网终端,包括:
机身;
触摸屏,设于机身正面;
还包括:
距离感应器,设于机身正面,用于检测机身位置;
控制芯片,分别与触摸屏和距离传感器连接,用于在所述距离感应器检测到机身不位于口袋中时,检测与所述触摸屏的接触,并在该接触与预定手势相对应时唤醒终端。
所述终端还包括可拆卸电池和用于遮盖机身背部的后盖,所述机身上还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可拆卸电池的电池仓,所述可拆卸电池置于电池仓内后,由所述后盖遮盖。
所述电池仓内设有触脚的内侧壁上至少设有一个稳固结构,该稳固结构由一个用于紧固所述可拆卸电池的刚性固定扣和一个用于缓冲所述可拆卸电池震动的弹性缓冲体组成,
所述可拆卸电池一侧边上设有相对于所述刚性固定扣位置一致的凹槽,该可拆卸电池置于电池仓内后由所述刚性固定扣紧固。
所述刚性固定扣和弹性缓冲体自电池仓外侧由外向内分布,所述凹槽设于可拆卸电池相对于所述机身的外底面上。
所述刚性固定扣和弹性缓冲体相对于所述电池仓的深度一致。
一种上述终端的唤醒方法,包括步骤:
S1:距离感应器检测与其正对方最近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在检测到该距离小于阈值时向控制芯片发送中断信号,其中,所述中断信号用于中断所述控制芯片检测与所述触摸屏的接触;
S2:距离感应器检测到所述距离大于阈值时,所述控制芯片恢复检测与所述触摸屏的接触;
S3:若检测到的接触与预定手势相对应,则控制芯片唤醒该终端。
所述接触为一组或两组:在保持与所述触摸屏持续接触的同时跨所述触摸屏的接触点移动。
所述距离感应器每隔第一设定时间间隔启动一次,所述控制芯片接收到中断信号后,持续第一设定时间间隔终端检测与所述触摸屏的接触。
所述第一设定时间间隔为1~8秒。
所述第一设定时间间隔为2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唤醒可以通过对屏幕进行操作,即使显示屏处于熄屏状态下,避免了因够不着电源键以及其他按键过小而引起的唤醒困难,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同时更加酷炫。
2)刚性固定扣可以对电池起到紧固作用,而弹性缓冲体则可以在避免触脚伸缩的同时降低对电池仓和电池之间的加工精度要求。
3)刚性固定扣和弹性缓冲体自电池仓外侧由外向内分布,便于电池的装卸。
4)刚性固定扣和弹性缓冲体相对于电池仓的深度一致,可以平衡紧固和电池容量之间的矛盾。
5)通过中断信号实现控制芯片对触摸检测的启停,容易实现。
6)接触可以为一组或者两组,自由度更大,不必拘泥于一条轨迹。
7)距离感应器每隔第一设定时间间隔启动一次,且一个中断信号的有效时间持续第一设定时间间隔,可以降低功耗。
8)第一设定时间间隔为2秒,可以平衡反应速度和功耗之间的矛盾,该值设定过大,可能会引起反应过慢,唤醒失败降低用户体验,该值设定过小,又会增大功耗,缩短电池的续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终端的分块示意图;
图2为机身正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共联通信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共联通信信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88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