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含铝电抛液和含氟废水资源化回收酸液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3785.1 | 申请日: | 2016-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9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鹏;虞素飞;赵明;徐静;徐伟;王映红;牛志华;谈培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问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7/54 | 分类号: | C01F7/5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含铝电抛液 废水 资源 回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含铝电抛液和含氟废水资源化回收酸液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含:(1)将经过预处理的含氟废水放置于第一储存槽,将经过预处理的含铝电抛液放置于第二储存槽;(2)将第一储存槽中的含氟废水和第二储存槽中的含铝电抛液放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反应;(3)将反应釜中混合反应后的废水,排至沉降槽中进行沉淀,将沉降槽中的沉淀物进行脱水处理,得到冰晶石;将沉降槽中的上清液排至回用槽中,实现酸液的回收。本发明以含铝电抛液处理含氟废水,达到了以废治废,综合利用的目的,大大节约了成本,进一步减小了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含铝电抛液和含氟废水资源化回收酸液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冶炼行业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氟盐及氟化物来消耗生产过程中的酸、碱、盐类等水溶液,而后采用化学方法提取所需的金属组分,最后使用水溶液电解等方法获得所需的金属,其中,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氟废水,直接排放到外界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目前常见的处理含氟废水的工艺一般采用多次化学沉淀处理,该方法利用添加碱液提高溶液的pH值,然后添加钙盐,使氟离子以氟化钙形式沉淀去除;反应中生成的氟化钙包裹在氯化钙的表面,使氯化钙不能反应完全,同时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泥,且该污泥又不具有利用价值,使氯化钙反应不能完全,反应生成大量的污泥,且该污泥不具利用价值,因此现有的处理工艺存在技术缺陷。
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2079534A)公开了“一种电解铝含氟废渣生产冰晶石的方法”,利用含氟废渣与浓度为98%的浓硫酸在150℃~450℃的温度下反应5小时~12小时,反应后的固体硫酸钠和硫酸铝与浓度为20%~40%的氢氟酸在20℃~40℃下搅拌反应生成冰晶石。该方法利用了含氟废渣,反应中添加了浓硫酸,高温下生成冰晶石沉淀,但反应中添加了浓硫酸,且反应温度较高,反应时间长,对设备安全性要求高,处理成本高。
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865173B)公开了“含氟废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剂”,利用调整含氟废水的酸碱度,使所述含氟废水中的阳离子形成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并予以滤除,再通过投加含铝化合物、含钠化合物以及含氯化合物组成处理剂,与废水中氟离子形成冰晶石沉淀。处理后的废水可直接排放。该方法是利用添加额外的碱化合物和铝盐钠盐,投加化学药剂会产生新的费用;但处理后的废水有效成分含量低,只能直接排放,不能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而目前汽车零配件电镀厂电抛氧化线上的酸洗抛光剂,即含铝电抛液,主要成分为硫酸、磷酸,随着氧化线酸洗时间变长,铝离子含量增加,当电抛液中铝离子含量超过20g/L,酸洗效果变差,需更换电抛液,废弃的电抛液做废水处理,造成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如何合理化利用这些废水、变废为宝,将废水资源化利用和回收,不管从经济方面还是从社会方面,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含铝电抛液和含氟废水资源化回收酸液的方法及装置,使得含氟废水得到了回收和利用,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利用含铝电抛液和含氟废水资源化回收酸液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将经过预处理的含氟废水放置于第一储存槽,将经过预处理的含铝电抛液放置于第二储存槽;(2)将第一储存槽中的含氟废水和第二储存槽中的含铝电抛液放置于反应釜中进行搅拌反应;(3)将反应釜中混合反应后的废水,排至沉降槽中进行沉淀,将沉降槽中的沉淀物进行脱水处理,得到冰晶石;将沉降槽中的上清液排至回用槽中,实现酸液的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问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问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3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