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对热变形的塑料翼子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4752.6 | 申请日: | 2016-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8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蔡锡浚;申智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16 | 分类号: | B62D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对 变形 塑料 翼子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对热变形的塑料翼子板。此外,提供一种通过对塑料翼子板的安装部一体形成波纹管形状,达到允许塑料翼子板移动以应对热变形的效果的装置。塑料翼子板包括发动机罩线部、保险杠线部和车门线部。此外,分别沿发动机罩线部、保险杠线部和车门线部各自的边缘形成安装部。塑料翼子板包括在安装部上形成并且可移动以应对热变形的波纹管状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对热变形的塑料翼子板,并且涉及一种通过对塑料翼子板的安装部一体形成波纹管形状而允许塑料翼子板移动以应对热变形的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随着环境关注和环境问题的增加,正在研究用于防止环境污染的技术。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方法,车辆制造商已提出通过最大化发动机效率来增加燃料效率的解决方案,以及通过减少汽车重量来增加燃料效率的解决方案。
通过减少车辆重量来增加燃料效率的方法包括:尽管用作车辆材料的现有合金钢的重量减少,然而合金钢的刚性或耐久性增加的方法,以及用重量比合金钢轻并易于确保刚性的塑料材料取代用作车辆材料的合金钢的方法。现有技术的塑料材料与合金钢相比,具有不腐蚀的优点,但是具有由于光而引起塑料材料的颜色改变、塑料材料的强度降低以及塑料材料与现有合金钢相比刚性较低的问题。
车辆的翼子板(fender)表示被称为汽车的挡泥板的部件,并且指覆盖轮胎的车辆部件,即,一般指车体侧面以平的方式延伸的部分。车辆的翼子板通常由钢材料制成,但是这导致车辆重量的增加,并且由钢材料制成的翼子板在受到冲击时可凹陷或变形,并会难以恢复。因此,最近,已提出使用塑料材料制造车辆翼子板的方法,以便通过减少车辆重量来增加燃料效率,并且更容易恢复因冲击受损或变形的翼子板的形状。
如上所述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翼子板与由钢材料制成的翼子板相比,重量可减少约40%以上,并且由于其成形性可被制造成具有各种设计。然而,塑料材料与钢材料相比发生更大的热变形。一般地,存在涂装车辆的各种方法,但是通过使用车辆的配色和现有设施能够减少制造成本的车体生产线组装,即,在将塑料翼子板结合至车体后执行热处理和涂装的方法是有利的。
然而,当对车体执行热处理时,由于钢材料和塑料材料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的热变形,使由塑料材料制成的车辆翼子板受损。已经提出了用于解决该问题的各种涂装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产生附加的成本,并且车辆的颜色不匹配或不一致。此外,现有技术的塑料翼子板的安装部的单独结构,使用具有单独结构的安装方法,即使用滑动夹具将塑料翼子板固定至车体。结果,因为需要制造单独的滑动夹具,并且滑动夹具需要通过单独的制造工序进行组装,所以在时间和成本方面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料翼子板,其通过应对在车辆的热处理工序中发生的热变形来防止由热变形导致的破损,通过减少额外采用的部件数目减少制造成本,通过减少车辆的重量增加燃料效率,并且通过增加燃料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来防止环境污染。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技术问题,并且从以下说明中,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地理解以上未提及的其它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应对热变形的塑料翼子板,该塑料翼子板可包括发动机罩线部(例如,发动机罩对准段)、保险杠线部(例如,保险杠对准段)以及车门线部(例如,车门对准段),并且分别沿其边缘形成安装部,其中塑料翼子板可包括在安装部上形成并且可移动以应对热变形的夹具。
在本发明中,塑料翼子板可由热塑性树脂制成。此外,可在发动机罩线部、保险杠线部和车门线部的安装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夹具。夹具可包括由紧固件(例如,螺栓等)紧固于车体的紧固孔。夹具可与塑料翼子板一体形成。此外,紧固孔可定位于夹具的中心,并可形成连接安装部和紧固孔的波纹管状部。在本发明中,波纹管状部可具有菱形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应对热变形的塑料翼子板可通过应对在车辆的热处理工序中发生的热变形来防止由热变形导致的破损,通过减少额外采用的部件数目减少制造成本,通过减少车辆的重量增加燃料效率,并且通过增加燃料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来防止环境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47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