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悬吊式液态载荷的船用可调式减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1785.0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7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彭亮斌;陈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F9/5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8 | 代理人: | 严梅芳,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悬吊 液态 载荷 船用可 调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船舶动力机械、船舶设备运载平台上利用液态载针对振动系统动刚度参数实现自适应调整的可调式减振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等运载平台上各种动力机械设备运转时对运载平台的激励是引起运载平台结构振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较少振动传递,通常在振源设备与基座或者隔振基座之间安装橡胶隔振器、钢丝绳隔振器等装置,这些被动隔振减振不具有自身参数调节功能,无法通过自身参数调节来适应振源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载荷变化或运行工况改变情形下的隔振要求,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电控式隔振器的智能式隔振,其原理是通过设计控制器、作动器及控制电路来实现隔振系统自身参数的调节,但这种方式手段较单一,需要占用较大的额外安装空间并增加了重量,不能很好地利用现有设备或载荷去适应重量空间要求较高条件下的减振要求,适应性不好,可调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基于悬吊式液态载荷的船用可调式减振系统,其利用运载平台上现有的液态载荷,并进一步使用空气弹簧来实现减振,具有自身参数综合调节功能,能够实现设备振动的自适应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悬吊式液态载荷的船用可调式减振系统,包括安装架,安装架通过支撑弹簧支撑在刚性基础上,装载有液态载荷的舱体通过悬吊弹簧吊挂在安装架上,舱体的液体进出口通过管道与补液源连接,管道上设有控制阀;振源设备位于安装架上方并支撑在安装架上,振源设备上设有振动检测传感器,振动检测传感器、控制阀均通过控制线缆与控制单元连接;悬吊弹簧为空气弹簧,且悬吊弹簧的气体进出口与供气系统通过管路连通,供气系统通过控制线缆与控制单元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所述支撑弹簧为空气弹簧,支撑弹簧的气体进出口与供气系统通过管路连通,供气系统通过控制线缆与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舱体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空间。
所述刚性基础上装有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位于舱体的下方,位置传感器通过控制线缆与控制单元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使用安装架通过支撑弹簧弹性安装在刚性基础上,将液体舱体通过悬吊弹簧吊装在安装架上,舱体通过管道、控制阀直接与补液源连接,悬吊弹簧采用刚度可调的空气弹簧,能够根据振源设备的振动特性来控制液体舱体注液或排液,同时微调悬吊弹簧刚度,来调整悬吊舱体的液体载荷参数及空气弹簧的刚度参数,从而实现整个振动系统的动刚度参数的调整,实现自适应减振,在支撑弹簧隔振的基础之上,通过舱体液态载荷和悬吊弹簧刚度的双重调节可确保整个减振系统的可调度及减振效果;本发明在悬吊弹簧刚度、舱体中液体载荷可调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设置支撑弹簧为刚度可调的空气弹簧,可以进一步通过支撑弹簧的刚度来进一步提高减振系统的可调度及减振效果;本发明进一步在刚性基础上、舱体的下方设置位置传感器,能够有效避免舱体在振动系统中与刚性基础碰撞从而产生的破坏性危害以及及新的振动。
本发明所述减振系统利用现成的液体舱,将减振设备与运载平台本身配设的液体载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舱体中液态载荷参数的调整,来实现自适应减振,本发明尤其是适用于重量空间要求较高条件下的减振,可调度高,减振效果好,克服了传统的减振设备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和增加较多重量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供气系统和控制单元,且刚性基础仅示意出位于舱体下方的部分结构。
其中:1、安装架;2、支撑弹簧;3、刚性基础;4、悬吊弹簧;5、舱体;6、管道;7、控制阀;8、振源设备;9、振动检测传感器;10、控制单元;11、供气系统;12、位置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41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脑
- 下一篇:智能柴油加热油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