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冻干制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219250.3 | 申请日: | 2016-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0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董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玲 |
主分类号: | A61K9/19 | 分类号: | A61K9/19;A61K47/36;A61K8/02;A61K8/73;A23L33/00;A23L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31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剂 配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冻干制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接枝淀粉类粘结剂为主要原料的冻干制剂配方。其制备步骤为,将配方原辅料物质配制成溶液,冻结后物理粉碎,装入定量成型模具后冷冻干燥,形成冻干产品。
背景技术
冻干赋形技术是指在可流动的液体、半固体或固体的活性成分中加入骨架支持剂、粘结剂等成分,或所述可流动的液体、半固体或固体中本身含有粘结剂、骨架支持剂等成分,然后将其灌注到成型模具中,通过冻干赋形技术制备的制剂称作冻干赋形制剂。
冻干赋形技术其工艺过程,是将湿物料或溶液在较低的温度(-10℃~-50℃)下冻结成固态,然后在真空(1.3~13帕)下使其中的水分不经液态直接升华成气态,最终使物料脱水。
由于该类制剂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可以保护热敏感成分不被破坏,同时通过水分升华产生大量微孔和孔道,可以具有很快的崩解和溶解速度,因此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应用于口腔崩解片、速释片、咀嚼片、新型化妆品、保健品、固体饮料、药品、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现在市场上的冻干赋形制剂大多形态单一,所使用的成型模具是传统意义上的模具,即普通的凹槽型模具,这种传统的冻干赋形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制剂形状单一,原因在于模具形状都是固定的,且只能不脱模或从单方向脱模,其中不脱模是指直接在一定形状的包装材料中进行成型,因此罕见球形、椭球形、不规则球体型等特殊形状,难以制得特殊形状的冻干赋形制剂。
(2)制得的片剂具有锐角边,脱模后得到的具有锐角边的众多片剂一同进入同一个包装后锐角边之间容易发生磨损,造成药物剂量的不准确。
(3)因为单方向灌装,难以成为多层结构,因此,制剂结构单一。
发明人锐意创新,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试验工作,基于冻干赋型制剂制造工艺的原理进行工艺优化,提供了一种可以制备得到任意形状的冻干制剂的方法及其依该方法制得的产品,特别是一种冻干制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以接枝淀粉类粘结剂为主要原料的冻干制剂配方。其制备步骤为,将配方原辅料物质配制成溶液,冻结后物理粉碎,装入定量成型模具后冷冻干燥,形成的任意形状、主要有活性成分和粘结剂的冻干制剂产品。
本发明解决了冻干制剂形态单一的问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模具,将冻干制剂制备成需要的各种形状,让冻干制剂呈现出更加多样的形态、结构(双层片、多层片)并将生产成本控制在了一个可控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冻干制剂的配方,由有效剂量的活性成分和粘结剂组成,粘结剂为占片剂重量百分比为0.1%-99.9%的接枝淀粉类,且冻干制剂的重量与体积之比为0.1mg/cm3-5000mg/cm3。
所述接枝淀粉类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酸钠接枝淀粉-7、聚丙烯酸钠接枝淀粉-12、聚丙烯酸钠接枝淀粉-25、聚丙烯酸接枝淀粉、聚乙烯醇/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等型号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粘结剂为占片剂重量百分比0.1%-99.9%,进一步可以优化为0.5%-50%、1%-50%、0.5%-30%、1%-30%、0.5%-20%、1%-20%、0.5%-10%、1%-10%,最优选1%-20%。
所述冻干制剂的重量与体积之比为0.1mg/cm3-5000mg/cm3,进一步可以优化为1mg/cm3-500mg/cm3、10mg/cm3-50mg/cm3、100mg/cm3-50mg/cm3、1000mg/cm3-5mg/cm3,最优选100mg/cm3-50mg/cm3。
所述的冻干制剂的配方,还可以进一步加入辅助粘结剂,占片剂重量百分比为0.1%-99.9%,进一步可以优化为0.5%-50%、1%-50%、0.5%-30%、1%-30%、0.5%-20%、1%-20%、0.5%-10%、1%-10%,最优选1%-20%。
所述的辅助粘结剂选自天然淀粉、改性淀粉类、纤维素醚类、聚乙烯醇共聚物类、聚丙烯酸接枝淀粉、胶类、PVP、卡波姆、PVA、透明质酸类、白蛋白、壳聚糖、右旋糖酐、琼脂、聚氨基酸、聚糖或它们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玲,未经董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92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龙葵果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鼻内递送的方法和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