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虾香薯片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214612.X 申请日: 2016-04-06
公开(公告)号: CN105767979A 公开(公告)日: 2016-07-20
发明(设计)人: 蒋业林;张静;侯冠军;程云生;王芬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L19/18 分类号: A23L19/18;A23L27/00
代理公司: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代理人: 沈尚林
地址: 230000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虾香薯片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虾香薯片的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学名:Solanumtuberosum,英文:Potato),多年生草本, 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马铃 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 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马 铃薯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 0.4-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 0.4-1.1mg。除此之外,马铃薯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 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 供给人类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

马铃薯片属于休闲食品,因味美受到少年儿童喜爱,但薯片多为 油炸、且其中成分单一,一方面危害儿童健康,同时不能提供复合营 养成分,许多家长视薯片为垃圾食品,迫切需要一种非油炸、有益健 康的薯片面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酥脆、风味独特的 虾香薯片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虾香薯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营养调味汤的制备

将虫草花浸泡0.5-1h后,与桂圆、枸杞、白芍、白术、白茯苓、 茅栗叶、金荞麦根、鸡肉一起炖1-1.5h后,得到营养调味汤;

(2)虾肉调味料的制备

将干猴头菇清洗干净,先放入淘米水中浸泡2-4h,将泡发的猴头 菇捞出,用手挤出猴头菇中的黄水;再用清水浸泡10-30min,将泡发 的猴头菇捞出,用手挤出猴头菇中的黄水;最后将猴头菇放入营养调 味汤中浸泡1-2h,取出猴头菇,水分沥干后,切丁,然后进行真空油 炸,脱油后研成粉末,将所得粉末与胡萝卜粉末、白砂糖、食盐、花 椒粉末、辣椒粉末、葱姜粉末、胡椒粉末混合均匀,得到虾肉调味料;

(3)虾肉浆汁的制备

将虾肉洗净、切丁后,加入浸泡过干猴头菇的营养调味汤,打浆, 过滤后得到虾肉浆汁备用;

(4)虾香薯片的制备

将马铃薯去皮后切成薄片,然后在水中浸泡15-25min后放在烘 箱烘中烘至六至七成干备用;将虾肉调味料加入虾肉浆汁中,搅拌均 匀后备用;将混匀后的浆汁均匀地涂抹在马铃薯片上,继续烘干即得 虾香薯片。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1)中虫草花、桂圆、枸杞、白芍、白术、 白茯苓、茅栗叶、金荞麦根、鸡肉的质量比为 10-15:5-8:5-8:8-12:1-5:1-5:1-5:1-5:500-800。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中干猴头菇、胡萝卜粉末、白砂糖、 食盐、花椒粉末、辣椒粉末、葱姜粉末、胡椒粉末的质量比为 5-8:1-3:0.5-1.5:0.5-1.5:0.5-1:0.5-1:1-2: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虾香薯片营养丰富,口感酥脆、 风味独特;通过在薯片上涂抹虾肉浆汁,使得制备而成的薯片带有虾 的香气;通过加入虾肉调味料和营养调味汤使得制备而成的薯片具有 健脾和胃、补气益血、美白润肤、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虾香薯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营养调味汤的制备

将虫草花浸泡0.5h后,与桂圆、枸杞、白芍、白术、白茯苓、 茅栗叶、金荞麦根、鸡肉一起炖1h后,得到营养调味汤;

其中,虫草花、桂圆、枸杞、白芍、白术、白茯苓、茅栗叶、金 荞麦根、鸡肉的质量比为10:5:5:8:1:1:1:1:500。

(2)虾肉调味料的制备

将干猴头菇清洗干净,先放入淘米水中浸泡2h,将泡发的猴头 菇捞出,用手挤出猴头菇中的黄水;再用清水浸泡10min,将泡发的 猴头菇捞出,用手挤出猴头菇中的黄水;最后将猴头菇放入营养调味 汤中浸泡1h,取出猴头菇,水分沥干后,切丁,然后进行真空油炸, 脱油后研成粉末,将所得粉末与胡萝卜粉末、白砂糖、食盐、花椒粉 末、辣椒粉末、葱姜粉末、胡椒粉末混合均匀,得到虾肉调味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146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