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人体工程学全方位安全气囊防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4012.0 | 申请日: | 2016-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8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鹿杉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鹿杉杉 |
主分类号: | B60R21/2338 | 分类号: | B60R21/2338;B60R2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人体 工程学 全方位 安全气囊 防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通过各种传感器所获取到的数据,构建成智能安全防护系统,通过传感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物联网技术,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程序化智能地对驾驶员和所有坐乘人员进行全方位的主动安全防护,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我国每年交通事故亡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每年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仍是不断创出新高。随着车联网、物联网、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之应用到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再辅之以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对驾驶员和所有坐乘人员的安全进行主动预测式的、全方位、全包裹的防护,目前已经可以实现了。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的车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防护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关注的是智能化,汽车安全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安全气囊防护系统,将在汽车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发 明通过压力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烟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以及重力传感器等获取数据后,智能调节程序化开启相关气囊的顺序、方向和数量,面向驾驶员和所有坐乘人员,进行主动预测式的、全方位、全包裹的安全防护作用。
本发明同时还关注的是主动化和全员化,以往的技术,主要是在事故发生瞬间极力挽救或减缓人员伤害的被动安全技术设计理念,现今的汽车安全技术正在向主动预测式防护的方向发展。本发明就是针对车内所有的坐乘人员,通过传感器等探测技术,运用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采取座椅型全方位安全气囊防护系统,对坐乘人员进行主动的全方位、全包裹的安全防护。
本发明主要由智能传感控制系统和人体工程学全方位安全气囊防护系统组成,人体工程学全方位安全气囊防护系统由脚下安全气垫、下肢安全气囊包裹系统、躯干安全气囊包裹系统、头部安全气帽组成,辅之以前排驾驶员和座乘员之间的安全气柱、后排座乘员之间的安全气柱、底部安全气垫、顶部安全气垫、前风挡内置安全气囊球、后风挡内置安全气囊球、后备箱安全气囊球,以及两排座椅间的安全气囊墙等,组成完整的安全防护系统。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健康、安全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在本发明中,将考虑成年人的正常坐高(指人放松坐着时,从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肩高(指从座椅表面到脖子与肩峰之间的肩中部位置的垂直距离)、肩宽(指两个三角肌外侧的最大水平距离)、大腿厚度(指从座椅表面到大腿与腹部交接处的大腿端部之间的垂直距离)、膝盖高度(指从地面到膝盖骨中点的垂直距离)、膝腘高度(指人挺直身体坐着时,从地面到膝盖背后(腿弯)的垂直距离)和 臀部膝腿部长度(由臀部最后面到小腿背面的水平距离)等数据,设计出能够最大程度保护驾驶员和所有坐乘人员安全的全包裹安全气囊。
智能传感控制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以及重力传感器等获取车辆的数据后,智能调节开启相关气囊的顺序、方向和数量,针对机动车所处的不同状态,提供给驾驶员和坐乘人员们不同的主动预测式的、全方位、全包裹的安全防护及疏散手段。
人体工程学全方位安全气囊防护系统由脚下安全气垫、下肢安全气囊包裹系统、躯干安全气囊包裹系统、头部安全气帽组成,辅之以前排驾驶员和座乘员之间的安全气柱、后排座乘员之间的安全气柱、底部安全气垫、顶部安全气垫、前风挡内置安全气囊球、后风挡内置安全气囊球、后备箱安全气囊球,以及两排座椅间的安全气囊墙等,组成完整的安全防护系统。
脚下安全气垫:脚下安全气垫从驾驶员和所有坐乘人员各自的脚下弹出,起到保护脚踝的作用。可以通过智能传感控制系统来控制是否开启,以及开启的时间顺序。
下肢安全气囊包裹系统:驾驶员和前排坐乘人员下肢安全包裹系统的正面部分,系由腿部正前方的位置弹出一个倒U型气囊,与各自所坐的座椅坐垫下部弹出一个U型气囊作为后面部分,组合而成下肢安全气囊包裹系统;后排坐乘人员则由前方座椅坐垫下部和各自所坐的座椅坐垫下部分别弹出一个方向相向的U型气囊组合成下肢安全气囊包裹系统,将下肢360度围绕一圈,起到保护下肢的作用。可以通过智能传感控制系统来控制是否开启,以及开启的时间顺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鹿杉杉,未经鹿杉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40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