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商务车车身底部复合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2708.3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4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何锋;郭朝纶;顔廷坤;孙超;姜远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商务车 车身 底部 复合 结构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商务车车身底部复合梁结构,属于新能源汽车车身构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产业的不断调整,汽车轻量化、电气化、智能化、互联化的趋势日益高涨,人们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以及汽车行驶操作性、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动商务车在遭遇到事故时,车身结构对乘员的安全起到很大作用。现阶段市场上营运车辆的车身骨架结构难以兼顾整体结构强度和车身自重问题。电动商务车较传统车辆而言,尤其是底部电机和电池箱的质量重,增加了车身底部负荷,在该负荷的长期作用下会造成车身骨架变形,严重影响驾驶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商务车车身底部复合梁结构及连接方法,增强车身底部的强度,进而达到避免车身骨架变形的目的,保证驾驶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动商务车车身底部复合梁结构及连接方法,包括车身底板,在车身底板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侧板,在车身底板的下表面间隔设置有两根第一加强梁,每根第一加强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侧板连接,在车身底板的下表面还间隔设置有两根第二加强梁,第二加强梁与第一加强梁呈“井”字形设置,每根第二加强梁的两端与第一加强梁的端部垂直连接,所述车身底板的下表面、第一加强梁以及第二加强梁共同形成用于放置电池箱或电机的容置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梁呈弓形结构,两端的高度大于中间部分的高度。采用弓形结构,在减少重量的同时提高了第一加强梁强度的同时,达到兼顾整体结构强度和避免车身自重引起骨架变形问题。
一种电动商务车车身底部复合梁结构的连接方法,每根第二加强梁的两端穿透第一加强梁的端部并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第二加强梁的顶面与车身底板的下表面相焊接。第二加强梁穿透之后便于在焊接,保证第一加强梁和第二加强梁焊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每根第一加强梁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侧板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第一加强梁的顶面与车身底板的下表面相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加强梁和第二加强梁呈“井”字形布置在车身底板的下表面上,且每根第一加强梁的两端分别与侧板相连,第一加强梁和第二加强梁两两交叉围成的四边形区域作为电池箱或者电机的安装位置,这样使得电池箱或者电机产生的载荷均匀分布到车身底板上。另外,侧板、第一加强梁以及第二加强梁形成的闭合环结构明显地增加车身增加车身底板的强度,有效避免车身底板发生变形,进而达到避免车身骨架变形的目的,保证驾驶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车身底板;2、侧板;3、第一加强梁;4、第二加强梁;5、容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进一步介绍:
如附图所示,一种电动商务车车身底部复合梁结构及连接方法,包括车身底板1,在车身底板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侧板2,在车身底板1的下表面间隔设置有两根第一加强梁3,每根第一加强梁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侧板2连接,在车身底板1的下表面还间隔设置有两根第二加强梁4,第二加强梁4与第一加强梁3呈“井”字形设置,每根第二加强梁4的两端与第一加强梁3的端部垂直连接,所述车身底板1的下表面、第一加强梁3以及第二加强梁4共同形成用于放置电池箱或电机的容置腔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梁3呈弓形结构,两端的高度大于中间部分的高度。
进一步的,每根第二加强梁4的两端穿透第一加强梁3的端部并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第二加强梁4的顶面与车身底板1的下表面相焊接。每根第一加强梁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侧板2采用焊接方式连接,第一加强梁3的顶面与车身底板1的下表面相焊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27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备胎起落架
- 下一篇:一种带有容错功能的汽车动力转向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