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远红外强磁激和水分子共振技术生成小分子团水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8429.1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6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朱上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上翔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外强 水分子 共振 技术 生成 分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利用远红外线,强磁激和诱发水分子共振等技术使大分子团的水变成小分子 团水。该技术属于水分子科学,特别是使大分子团水的氢键断裂,形成5~6个水 分子组成的小分子团水。
背景技术
1991年德国科学家包灵(Dr.LinnsPauling)教授发现了人体的细胞膜上存 在着直径为2纳米的亲水通道或称离子通道,水和营养物质就是通过这个通道一 同进入细胞内部。由此推断,只有当水和营养物质的直径小于2纳米时,才能到 达细胞内部,提供给细胞,使细胞赖以生存,进行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的生命。 这个发现又被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通过实验手段,用超高倍电子显微镜,拍摄 出了细胞膜的水通道,验证了德国科学家的发现。为此,德、美两国科学家分别 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和化学奖。细胞膜水通道的发现,揭示了人类细胞由于水的 分子团过大,无法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导致细胞缺水和缺乏营养而过早衰老, 甚至过早死亡。这个发现也解释了人类补充水时,对和水分子的尺度大小有严格 的要求。众所周知,自然界的水通常由于氧键的作用,单个的水分子总是互相吸 引,形成多个水分子链接在一起的大分子团。于是,水的结构可用(H2O)n表 示,其中,n通常在13~15量级为多数,也有的达到几十,几百。自然界很少有 n<10的天然小分子团水存在,除了个别的地方,例如中国广西的巴马地区,存 在少量的天然小分子团水。既然小分子团水对于人类生命健康有如此重大的意 义,世界各国科学家纷纷开展如何使大分子团的水转变成小分子团水的研究。目 前,主要是通过水的磁化或水的电解来获得小分子团水。也有利用火山形成的麦 饭石等矿物,置于水中,依靠矿物发出的远红外线或磁场使水发生微电解,形成 小分子团水。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用现有技术生成的水分子团,仍然不 够小。例如已经公开的实验数据显示,目前所能达到的小分子团(利用氧17核 磁共振-O17NMR-频率测量水分子团的核磁共振谱线的半峰宽来表示)的O17NMR 谱线半峰宽频率是88hz,60.6HZ,也有50HZ的结果。这意味着这种水分子团仍 然难以通过细胞膜的水通道。因为其直径大于2纳米。如果知道单个水分子的平 均直径,就可计算出水分子团由小于六个水分子组成的情况下,其尺寸小于2纳 米,才可直接进入细胞内部。可见,水分子团是由6个水分子组成的六角水才是 最理想、最稳定、可进入细胞的活水。因此,生产小分子团六角水是大家共同追 求的目标。现已公开的生成小水分子团水的专利无数,都说自己的技术如何好, 能够得到小分子团水,但是,鲜有公开经过权威机构实际检测结果的数据。即使 个别案例公布了检测结果,也离开六角水甚远。本发明正是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 问题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小分子团水生成装置,获得真正的小分子团六角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应用磁力、远红外和分子共振这三个方面的综合技术,设计了一 种无源式的六角水生成装置。这是一款连续式的水通道,大分子团的水流经这个 通道的内腔,自上而下,首先穿过一层由远红外子组成的第一激活层,然后进入 由强磁偶级子,同级相对的磁场通道,水流穿过磁通道时,切割磁力线,使氢键 断开开,大分子团逐次分解成较小的分子团,这是第二激活层。强磁偶级子有四 对,自上而下,每相邻的两对偶级子的磁力轴线相差90°的相位,磁场相应旋转 了90°,从上到下,四对磁偶极子正好旋转了360°,一个周期。水流自上而下 穿越磁场的过程中,同时反向旋转(相对磁场),也旋转了360°。由于磁偶极之 间是同向对冲,磁场力十分强大(每个磁块的磁通量在6000高斯以上),磁力线 的分布是直径大小不同(圆周从0到无穷大)的弧状曲线,水通道也设计成螺旋 形,而且使水流方向总是和磁通道正交,相当于水流穿越了交变频率各不相同的 振动磁场。这些频率中,有的可能正好和水分子本身的自旋转频率相同或接近, 这时会诱发水分子共振,加强水分子团离解的分解力,这是第三激活层。在水道 的最下面出口处,同样安装了由远红外子组成的与第一激活层相同的结构,目的 为了增强小分子团的活性,产生微电解,获得弱碱性。于是,当水流从上而下穿 过这个水通道后,水中的大分子团的氢键被断开,成为小分子团的六角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激活管内部结构图;
图2是第一激活层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上翔,未经朱上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84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