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端面齿的燃气轮机拉杆转子高速动平衡能力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9281.5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6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袁奇;刘洋;陈谦;王梦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D5/02 | 分类号: | F01D5/02;F01D5/06;G06N3/1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面 燃气轮机 拉杆 转子 高速 动平衡 能力 优化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轮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带端面齿的燃气轮机拉杆转子高速动平衡能力优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重型燃气轮机拉杆转子是一种典型的组合式转子,由一根中心拉杆或者多根周向拉杆穿过各级轮盘,通过对拉杆施加预紧力并把紧两端轴头的拉杆螺栓,将轮盘压紧以将组合转子结合为一体。由于这种结构的转子重量轻、易于装配且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在燃气轮机轮机和航空发动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燃气轮机轮盘制造过程中机械加工不精确,使得转子上存在不平衡量,在高转速下,产生很大的不平衡激振力,引起机组振动。对于端面齿连接的燃气轮机转子结构,通过调整端面齿安装角度,可以提高转子高速动平衡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端面齿的燃气轮机拉杆转子高速动平衡能力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给出轮盘径向圆跳动与转子不平衡量间的关系,为转子的不平衡量确定提供参考。并根据两者的关系,优化各级轮盘安装角度,将不平衡量产生的不平衡离心力和不平衡力矩降至最小,进而降低转子轴承处振动响应幅值,达到降低转子振动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带端面齿的燃气轮机拉杆转子高速动平衡能力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燃气轮机拉杆转子前轴头、后轴头和各级轮盘的径向圆跳动度e,确定整个转子不同部件不平衡量的初始大小和相位分布;
2)根据不平衡量的初始大小和相位分布,确定待优化的不平衡离心力和各不平衡离心力到转子中点处的弯矩为目标函数;
3)根据目标函数编制遗传算法优化程序,采用遗传算法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小值及其对应的轮盘端面齿安装角度;
4)通过对比初始安装角度和优化安装角度下转子的不平衡响应,优化后压气机端轴承处轴振振幅一阶响应峰值下降幅度大于95%,透平端轴承处轴振幅值一阶响应峰值下降幅度大于95%;优化后压气机端轴承处轴振振幅二阶响应峰值下降幅度大于95%,透平端轴承处轴振幅值二阶响应峰值下降幅度大于80%,确定遗传算法对燃气轮机转子高速动平衡的有效性。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燃气轮机拉杆转子带有端面齿结构,相邻轮盘间通过端面齿连接,端面齿连接结构用于调整轮盘安装角度。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1)中,径向圆跳动度e和不平衡量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q为不平衡量,e为径向圆跳动度,m为该级轮盘质量。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2)中,优化目标函数为:
不平衡离心力和不平衡力弯矩的矢量和表示为:
其中,q(i)表示各级轮盘的不平衡量/g·mm;α(i)表示不平衡量相位/°,为遗传算法中的可变量,即对应的轮盘安装角度;k表示轮盘级数;ω为转子转速/r·min-1;L(i)表示各级轮盘不平衡量到转子中点处位置的距离/mm;i取值范围为1~25;Fx为x方向不平衡离心力/N;Fy为y方向不平衡离心力/N;F为总不平衡离心力/N;Mx为x方向不平衡力弯矩/N·m;My为y方向不平衡力弯矩/N·m;M为总不平衡力弯矩/N·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给出了带有端面齿结构的燃气轮机拉杆转子动平衡能力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调整轮盘端面齿安装角度对带有端面齿结构的转子动平衡能力优化提供一种方法。通过该优化方法,优化前后压气机端轴承处轴振振幅一阶响应峰值下降幅度大于95%,透平端轴承处轴振幅值一阶响应峰值下降幅度大于95%;优化前后压气机端轴承处轴振振幅二阶响应峰值下降幅度大于95%,透平端轴承处轴振幅值二阶响应峰值下降幅度大于80%,因此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厂方进行转子动平衡的能力。该方法适用于航天、电力等相关行业带有端面齿结构的转子部件,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某中心拉杆燃气轮机转子典型结构示意图,图中给出了转子端面齿和中心拉杆结构。
图2是燃气轮机轮盘不平衡量示意图。
图3是燃气轮机转子各部位径向跳动示意图。
图中共给出25个径向跳动位置,其中S1,S2,S3为前后轴头位置径向跳动度,C21,C2……C15为压气机轮盘径向跳动度,N1,N2,N3为中间轴径向跳动度,T1,T2,T3,T4为透平轮盘径向跳动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92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汽轮机排汽余速损失的导流器
- 下一篇:一种浮煤自动清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