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固化低分子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7509.7 | 申请日: | 2016-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2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何勇;王雪萍;聂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69/02 | 分类号: | C07C269/02;C07C271/20;C07C271/24;C07C271/28;C09D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固化 分子量 氨基甲酸酯 丙烯酸酯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固化低分子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及其合成方法,属于光固化树脂领域。
背景技术
光固化技术是以光为能源,感光性高分子体系在光的作用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以及固态感光性高分子受光作用由可溶变为不可溶的过程。它是新型环保节能的新技术,具有高效、经济、节能、适应性广和环境友好型等优点。
光固化体系主要由光引发剂,光固化树脂和活性稀释剂组成,其中光固化树脂决定了固化后薄膜的主要性能,如体积收缩率、耐热性、耐溶剂性、硬度、柔韧性等。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光固化树脂,其最大特点是可以通过分子设计其结构来获得想要的性能,因为广泛应用于光固化涂料、油墨和粘合剂中。目前,在光固化领域中,若能将硬度,耐磨性,耐溶剂性进一步提高,将会在多数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而研究低分子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制备出硬度,耐磨性,耐溶剂性俱佳的涂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合成一种光固化低分子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其可以直接作为主体树脂应用在光固化体系中,由于其固化后的薄膜具有硬度高,耐溶剂性好,光泽度高等优良的性能,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本发明的低分子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
R1为小分子二元醇或三元醇失去羟基上的H后的残留基团;优选乙二醇、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1,4-环己二醇,对苯二酚,三羟甲基丙烷。
R2为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在失去两个NCO后的残留基团;所述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优选甲苯二异氰酸酯、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R3为含有一个羟基和至少一个丙烯基的丙烯酸羟基酯或甲基丙烯羟基酯,在失去羟基H后的残留基团。
上述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中,R1优选以下基团:
上述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中,R2优选以下基团:
上述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中,R3优选以下基团:
所述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步反应为丙烯酸羟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羟基酯的反应
丙烯酸羟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羟基酯与二异氰酸酯按照摩尔比1:1进行投料,先将二异氰酸酯、阻聚剂对羟基苯甲醚或对苯二酚、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溶剂乙酸乙酯加入到装有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三口瓶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其中阻聚剂的加入量占除溶剂外整个反应体系总质量的800-1200ppm,催化剂的加入量为除溶剂外整个反应体系的500-1000ppm,溶剂占整个反应体系总质量的40-60%;之后用滴液漏斗将丙烯酸羟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羟基酯滴加到三口瓶中,将温度保持在20℃-30℃之间;通过二正丁胺法确定该步反应终点,当异氰酸酯基团-NCO的剩余在50%,得到中间产物D;
2)第二步反应为中间产物D与丙烯酸羟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羟基酯的反应
将小分子二元醇或三元醇加入到三口瓶中,小分子二元醇或三元醇与中间产物D的摩尔比为1:n(当反应为二元醇时,n=2,当反应物为三元醇时,n=3),升高温度到80℃;通过红外监测,当谱图上波数在2267cm-1左右的NCO峰消失,反应结束。
本发明主要是通过引入小分子二元醇或三元醇,减少了分子链两端双键间的距离,同时提高了树脂中的双键密度,从而提高硬度,耐磨性,耐溶剂性,缩短固化时间。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树脂的其他应用性能也非常优异,如反应活性和机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产品的红外谱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实时红外。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可以更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点,但不限制本发明范围。
实施例中,动力学研究由实时红外测得;摆杆硬度用GB/T1730-93(B)进行测试。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75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