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0230.6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3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涛;李宇飞;杨晓勇;关松;鲍春来;高峰;胡广进;申荣伟;张士伟;王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02 | 分类号: | F01P3/02;F01M5/00;F01P3/04;F01P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缸盖,缸盖上设有缸盖水套;缸体,缸体上设有缸体水套,缸体水套的至少一部分与缸盖水套连通;散热器和机油冷却器,散热器的出水端与缸体水套的进水端相连,机油冷却器的进水端与所述缸体水套的进水端相连;控制阀,控制阀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至第三出口。本发明的发动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来调节发动机和机油的温度,使得发动机和机油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降低了发动机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当前发动机的发展趋势为小型化,以实现车辆的低油耗、低排放。发动机匹配增压器、直喷等小型化技术后,随之而来的是较高的热负荷、机械负荷。此外实际运行中,发动机工况复杂,也加重了发动机材料的热疲劳。所以完善热管理系统,按工况需要调节循环水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前常规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是通过设置节温器控制发动机大、小循环是否参与,此种方法循环水量调节精度较差,不能实现按需调节。近来热管理技术也不断推出,比如分流冷却、双层水套、静止死水技术等,但这些技术仅限于发动机的特定工况,也就是改善某一工况发动机的冷却循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来调节发动机和机油的温度,使得发动机和机油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降低了发动机的能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包括:缸盖,所述缸盖上设有缸盖水套;缸体,所述缸体上设有缸体水套,所述缸体水套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缸盖水套连通;散热器和机油冷却器,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端与所述缸体水套的进水端相连,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水端与所述缸体水套的进水端相连;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一至第三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缸盖水套的出水端和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出水端相连,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缸体水套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三出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一进口设置成可选择性地与第一至第三出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还包括:第二进口;所述缸体水套包括:缸体水套本体和缸体布水道,所述缸体布水道与所述缸盖水套相连,所述缸体水套本体的进水端和所述缸体布水道的进水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出水端相连,所述缸体布水道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进口相连,所述缸体水套本体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进口相连,所述第二进口设置成可选择性地与第一至第三出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包括外壳和阀芯,所述阀芯具有彼此连通的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所述阀芯沿所述阀芯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具有第一轴向位置,在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一轴向位置时,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具有第二轴向位置,在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二轴向位置时,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具有第三轴向位置,在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三轴向位置时,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具有第四轴向位置,在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四轴向位置时,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均连通与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三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具有第五轴向位置,在所述阀芯处于所述第五轴向位置时,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二进口分别与所述第三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部的靠近第二进口的一端构造为尖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并列设置的变速器机油冷却器和发动机机油冷却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02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夹盘拆卸转运装置
- 下一篇:铜杆运输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