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中锰Q&P钢冷轧退火板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8165.3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许斌;唐恒国;李守华;何方;程迪;贾贵兴;张龙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02;C21D8/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陈丽 |
地址: | 05601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塑性 冷轧 退火 及其 制备 工艺 | ||
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中锰Q&P钢冷轧退火板及其制备工艺,退火板化学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C 0.1~0.3%,Si 0.8~2.0%,Mn 4.0~8.0%,P≤0.01%,S≤0.01%,N≤0.01%,其余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工艺包括冶炼、热轧、中间退火、冷轧和最终热处理;本发明将Q&P工艺应用在中锰钢领域,并开发出两相区Q&P工艺,最终得到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铁素体组织的复相中锰Q&P钢,抗拉强度900~1300MPa,塑性24~37%,强塑积达30~45GPa%。本发明实现了中锰钢的连续退火处理,缩短了传统罩式退火的时间,同时获得了强度和塑性良好匹配的高强中锰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板及家电板,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中锰Q&P 钢冷轧退火板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先进高强度钢(AHSS)可最大限度在保证汽车自重降低的同时提升汽车安全性,因此成为各大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自先进高强度钢提出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开发出了以IF钢、DP钢、TRIP钢为代表的第一代高强钢、以TWIP钢为代表的第二代高强钢和最近提出的以Q&P钢为代表的第三代高强钢。第一代高强钢提高了钢的强度,但是塑性较低;第二代高强钢虽然强度和塑性都很理想,但是合金元素添加太多,成本较高;而第三代高强钢Q&P钢则可以兼顾成本、性能强度与塑性,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先进高强钢已经在汽车工业得到广泛应用,如在汽车的加强件A/B/C柱、车门槛、前后保险杠、车门防撞梁、横梁、纵梁、座椅滑轨等零件。
Q&P工艺是2003年美国柯州矿校Speer J G等人在研究中碳高硅钢(0.35C-1.3Mn-0.74Siwt.%)的热处理工艺时,获得了贫碳的马氏体和富碳的残余奥氏体,并改善了性能,由此他们建立其热力学过程和动力学模型,并将其称为马氏体型钢热处理的新工艺—淬火与配分(简称Q&P)工艺。随后Q&P工艺较多地应用在了低锰TRIP钢领域,并开发出了使用Q&P工艺的低锰TRIP钢,然而由于低锰TRIP钢自身的成分限制尤其是Mn含量的限制,导致了最终获得的残余奥氏体组织不多,强度和性能都不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中锰Q&P 钢冷轧退火板及其制备工艺,将Q&P工艺应用在中锰钢领域,并开发出两相区Q&P工艺,最终得到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铁素体组织的复相中锰Q&P 钢,抗拉强度900~1300MPa,塑性24~37%,强塑积达30~45GPa%。
本发明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中锰Q&P 钢冷轧退火板,其化学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C 0.1~0.3%,Si 0.8~2.0%,Mn 4.0~8.0%,P≤0.01%,S ≤ 0.01%,N ≤ 0.01%,其余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上述的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中锰Q&P 钢冷轧退火板,其化学组分中还包括重量百分比≤ 0.06%的Nb或V或Ti,其他化学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优选:C 0.12~0.22%,Si 1.2~1.8%,Mn 5.0~7.0%, P≤0.01%, S ≤ 0.01%, N ≤ 0.01%,其余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中锰Q&P 钢冷轧退火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冶炼、铸造、热轧、冷轧及热处理工序,所述退火板的化学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为:C 0.1~0.3%,Si 0.8~2.0%,Mn4.0~8.0%,P≤0.01%,S ≤ 0.01%,N ≤ 0.01%,其余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未经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8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