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离子为桥接剂的18β‑甘草次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和整体柱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53190.2 申请日: 2016-01-26
公开(公告)号: CN105504162B 公开(公告)日: 2017-07-07
发明(设计)人: 刘照胜;李秀媛;黄艳萍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C08F222/14 分类号: C08F222/14;C08F226/06;C08J9/28;C08J9/26;C08K5/098;B01J20/26;B01J20/30;B01D15/08;C07J63/00
代理公司: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2207 代理人: 赵尊生
地址: 300070 天津市和***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金属 离子 桥接剂 18 甘草 分子 印迹 聚合物 整体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离子为桥接剂的18β-甘草次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和整体柱。

背景技术

甘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性味甘平,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等功效。甘草中主要活性成分是甘草酸,但由于18位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不同,产生一对差向异构体18α-甘草酸和18β-甘草酸,二者经酸式水解后,生成18α-甘草次酸和18β-甘草次酸。β-甘草次酸在抗病毒方面要强于β-甘草酸。此外,孙浩洋等[孙浩洋,李清,陈威,等.甘草次酸差向异构体单独给药和联合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药学学报,2012.]通过甘草次酸差向异构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证实甘草次酸差向异构体的拆分研究就有实际意义。

高效液相色谱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甘草中甘草酸含量测定和甘草酸差向异构体的分离分析中。但是关于甘草次酸拆分和测定的文献报道却不是很多。Zou等[Zou Q,Wei P,Li J,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8alpha-and 18beta-glycyrrhetic acid in human[J]. Biomed Chromatogr,2009.]用液质技术,使用ODS液相色谱柱,流动相为V(醋酸铵溶液10mmol/L)∶V( 甲醇)∶ V(乙腈)=40∶36∶24,测定人血浆中α-GA 与β-GA的含量。姚碧霞等[姚碧霞,杨新梅,郑慧敏,邓毓文,翁文. 甘草次酸差向异构体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J]. 化学试剂,2014.]应用Chromolith RP-18e整体柱色谱柱,以V(乙酸铵 8mmol/l):V(乙腈):V(甲醇)=52:40:8为流动相,使甘草次酸差向异构体达到基线分离。

天然产物是药物开发的原料之一,其组分多样,成分复杂,且有效成分含量低难于富集。传统的提取方法如热水浸提法、溶剂回流法等都耗溶剂、耗时、耗能并且提取率较低。近年来,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已成为药物分析的常用富集技术,是一种以色谱分离为基础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是指液体样品在一定压力作用下通过装有固体吸附剂的固相萃取装置,分析物和杂质被吸附并保留在固相萃取柱上的实验方法。固相萃取中许多商用的吸附剂,由于选择性不高,对于组分复杂的样品来说常常发生共萃取的现象。对于高选择性的SPE材料来说,可以避免这种现象,但是价格过于昂贵且性质不稳定。然而,用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SPE吸附剂是一种很有利的替代方法。

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 MIPs)具有特异性和亲和性,制备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用作固相萃取剂,可克服生物、天然产物或是环境样品体系复杂、预处理手续繁杂等不利因素。基于MIPs对模板分子具有高选择性和特异识别性,对复杂样品中目标分子的采集、富集和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将分子印迹技术和固相萃取技术相结合即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富集和纯化中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离子为桥接剂的18β-甘草次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和整体柱。以乙酸钴作为金属离子桥接剂,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作为三元致孔剂,合成具有预定选择性的18β-甘草次酸印迹聚合物。该制备方法容易操作,制备过程简单,并通过调整模板单体比例,交联剂含量等获得具有明显印迹效果的聚合物(印迹因子为3.50),和不加金属离子的印迹聚合物做对比,印迹因子提高了近3倍。将合成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干燥、研磨、过筛(74μm)后作为吸附剂装填在聚丙烯固相萃取柱中,通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对甘草次酸粗提物中的18β-甘草次酸进行分离富集。获得样品的回收率为91.1%,样品的纯度为93.8%。本发明可应用于18β-甘草次酸的分离和富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未经天津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31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