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四边形重力平衡原理的变负载上肢助力外骨骼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2248.1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7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朱延河;张超;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四边形 重力 平衡 原理 负载 上肢 助力 骨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负载上肢助力外骨骼,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四边形重力平衡原理的变负载上肢助力外骨骼,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外骨骼助力装置的研究逐渐兴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助老助残,医疗康复,工业生产,地震救援,单兵作战等领域。一般的助力外骨骼具有以下特点:可以检测人体的运动意图;和人体类似的关节自由度和关节转动空间;具有必要的关节主动驱动以辅助出力;自带控制系统和能源系统;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机制。
助力外骨骼按照动力传递的目的,可分为两种情况:外骨骼带动人体运动,和人体带动外骨骼运动。其主要区别体现在“人-机”连接信息交互装置的设计和系统控制策略的制定上。
对于助老助残或医疗康复领域,外骨骼的目的是辅助人体自身肌肉的运动,以达到帮助老人抬腿,或帮助病人做肌肉功能恢复训练等目的。需要外骨骼设定好各关节的运动规划,或检测人体的肌电信号、肢体运动方向等判断人体的运动意图,带动穿戴者运动,此时人体和外骨骼之间需要动力的传递,因此“人-机”之间是紧密的固连关系;
对于工业生产,地震救援或单兵作战等应用领域,面对的是正常的健康工人或消防战士,外骨骼的目的不是辅助人体自身肌肉的运动,而是增强放大人体的出力效果,此时,人机连接机制的设计中,“人-机”之间需要传递的不是动力,而仅仅是检测到的人体运动信息。此时,“人-机”之间的捆绑连接是一种弹性连接,传递的是微小的交互力信息。
结构拟人化是外骨骼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保障,人体上肢主要包括肩部、肘部和腕部3个生理关节,其能够完成极其复杂精细的运动,如果上肢外骨骼机想要完整地复现该运动,则需要数目众多的自由度,但这会导致机构笨重和控制冗余等问题。因此,需要分析人体上肢生理运动形式并作适度简化,获取外骨骼设计可用的运动学模型,同时保证良好的人机运动链相容性。现有的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大多采用七自由度串联运动学模型,即肩部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肘部屈/伸;腕部内旋/外旋、内收/外展、屈/伸。但对于这些自由度,大多数上肢外骨骼都是采用电机直接驱动来实现助力,这样会造成体积和质量较大,电路复杂,可靠性降低,能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上肢外骨骼采用电机直接驱动实现助力,导致体积和质量较大,电路复杂,可靠性降低,能耗较大的问题,进而提出基于双四边形重力平衡原理的变负载上肢助力外骨骼。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两个弹簧储能机构、背部、背带、两个手臂、两个手腕、两个转盘和多个磁力传感器,每个手臂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转盘与背部相对应一侧的上部连接,每个手臂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手腕连接,背带设置在背部的正面,多个磁力传感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背部的背面,两个弹簧储能机构安装在背部上,每个弹簧储能机构与相对应的一个手臂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弹簧储能机构包括螺钉、第一钢丝绳压套、第一连接板、右滑块、第一钢丝绳、右丝杆、左丝杆、外接钢丝绳、左滑块、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第四带轮、第一轴、第二轴、轴承座、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三个弹簧,
电机、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多个弹簧并排平行设置,每个弹簧的下端均与第二安装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每个弹簧的上端均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的上端与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连接,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安装板上端的滑轮、右滑块上的滑轮、左滑块上的滑轮与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下端的第一钢丝绳压套连接,用于调节第一钢丝绳的螺钉插装在第一钢丝绳压套内,右滑块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且右滑块能沿第二安装板竖直上下移动,右丝杆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且右丝杆的上端通过轴承与第二安装板的上端连接,右丝杆的下端与第二轴的上端连接,右滑块与套装在右丝杆上的螺母连接,左丝杆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且左丝杆的上端通过轴承与第一安装板的上端连接,第一安装板的下端与轴承座铰接,第一轴的上端穿过轴承座与设置在左丝杆下端的万向节连接,左滑块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且左滑块能沿第一安装板直线运动,左滑块与套装在左丝杆上的螺母连接,外接钢丝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板的上端连接,第一带轮套装在电机的转动轴上,第二带轮、第三带轮由下至上依次套装在第一轴上,第四带轮套装在第二轴上,第一带轮通过同步带与第二带轮连接,第三带轮通过同步带与第四带轮连接。
进一步的,手臂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四连接板、第五连接板、第二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压套、第三钢丝绳压套和第三钢丝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22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柱坐标系浮动导杆与柱面导槽式机械手
- 下一篇:一种双面表情服务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