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以太网时钟同步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0759.X | 申请日: | 2016-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3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吉红;吴棋;杨立志;方凡涛;华榛;肖佩;王轶凯;赵东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J3/06 | 分类号: | H04J3/06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赵伟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时钟同步 偏移补偿 漂移补偿 延时 漂移 工业以太网 补偿周期 参考时钟 时间戳 累加 预设 传输线 偏移补偿模块 漂移补偿模块 物理层芯片 消耗 调整时钟 时钟模块 自动偏移 网络线 从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以太网时钟同步方法及系统,其系统包括本地时钟模块、物理层芯片模块、漂移补偿模块和偏移补偿模块;其方法基于该系统,首先根据参考时钟、累加片内延时、本地时间戳,结合预设的自动漂移因子N,获得漂移补偿的“补偿周期”和“漂移极性”,根据补偿极性和补偿周期调整时钟计数,完成漂移补偿;然后根据参考时钟、本地时间戳、累加片内延时,以及预设的自动偏移因子M和帧传输线延时,获取偏移补偿值,从站在下次本地时间计数时加上所述偏移补偿值,完成偏移补偿,完成漂移补偿和偏移补偿达到时钟同步的目的;两种补偿结合进行时钟同步对网络线上资源的消耗远小于EtherCAT时钟同步所消耗的线上资源;并且提高了时钟同步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以太网通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工业以太网节点时钟同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以太网由传统的商用以太网改进而成,可以利用以太网的丰富软硬件资源进行节点设备的开发。由于以太网采用的是CSDM/CD的介质访问控制机制,各节点时钟不同步,各节点收到网络数据的时间并不相同,其本地时钟也不尽相同。对于工业现场设备之间的高精度时钟同步需求,采用网络设备间的分布式时钟同步技术来满足,2003年发布的IEEE1588协议确定了网络节点之间的时钟同步规范。
EtherCAT工业以太网基于IEEE1588时钟协议,采用EtherCAT分布式时钟同步方法,利用传输延时测量、系统时间偏差补偿和时钟漂移补偿,对各个从站节点的时钟进行同步,具体如下:
(1)通过系统拓扑结构以及接口类型计算从站之间的延时,推导出各个从站的偏移量,并将偏移量和延时写入相应的寄存器中完成初步延时和偏移量矫正;
(2)通过发送20000次EtherCAT的“读多写”(Auto Increment ReadMultipleWrite)帧完成漂移矫正;完成对表操作,时钟达到同步。
EtherCAT分布式时钟同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将延时和偏移量在下次重新计算前视为定值;为了满足不同晶振的对表需求,将“读多写”帧发送的次数定为20000次。延时包括线传输延时和设备延时,网络延时为定值,设备延时存在一个物理层芯片(PHY)周期的误差;而20000次的“读多写”帧虽然能保证各从站完成漂移补偿,却占用了大量的线上资源,因此具有以下缺陷:
(1)矫正之后的时钟精度不够高;
(2)时钟同步过程中的对表流程繁琐,占用线上资源多,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业以太网时钟同步方法及系统,其目的在于提高现有分布式时钟同步方法的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业以太网时钟同步方法,具体如下:
(1)根据从站端口接收的数据帧以及本地晶振时钟,获取从站本地时间戳、数据帧中的“累加片内延时”、参考时钟和数据帧抵达端口时的端口时间戳;
其中,“累加片内延时”是指在数据帧到达该从站之前,在经过的所有从站的片内延时的累加和;从站本地时间戳则提取自从站的独立时钟;
(2)判断是否采用自动漂移补偿,若是,则进入步骤(3),若否,则进入步骤(4);
(3)根据上述参考时钟、累加片内延时、本地时间戳,以及预设的自动漂移因子N,获取间隔了N秒的两个数据帧的参考时钟时间差、本地时钟时间差和累加片内延迟时间差,并据此获得漂移补偿的“补偿周期”和“漂移极性”,进入步骤(5);
其中,自动漂移因子N由用户设置,表示用于获取“补偿周期”和“漂移极性”两个数据帧的间隔时间;
“补偿周期”是指系统进行漂移补偿的周期,是系统时钟周期的整数倍;“补偿极性”包括正补偿和负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507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