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堆叠式围栅纳米线器件假栅电极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3601.1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9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孟令款;徐秋霞;闫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1/28 | 分类号: | H01L21/28;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0 | 代理人: | 朱海波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假栅电极 纳米线结构 材料层 栅介质层 衬底 半导体 纳米线器件 掩模图形 堆叠式 纳米线 假栅 围栅 制备 支撑衬垫 最上层 淀积 堆叠 刻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叠式围栅纳米线器件假栅电极制备方法,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堆叠纳米线结构,所述纳米线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纳米线,所述纳米线结构的两端通过支撑衬垫与半导体衬底连接;在所述纳米线结构上淀积栅介质层和假栅电极材料层;在所述假栅电极材料层上形成假栅掩模图形;在所述假栅掩模图形保护下对所述假栅电极材料层进行第一刻蚀,直至所述纳米线结构中最上层纳米线上的栅介质层露出;对剩余的假栅电极材料层进行第二刻蚀,直至半导体衬底上最底部的栅介质层露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堆叠式围栅纳米线器件假栅电极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集成电路制造进入22nm技术节点以来,传统平面单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器件很难继续微缩下去,难以同时满足降低功耗、提升性能和增加集成度等多方面的严格要求。器件结构的研究一直是纳米器件领域的热点。当前研发的主流趋势是多栅MOSFET,即通过增加栅的数量来提高栅控能力,使器件电流驱动能力更强,对短沟道效应抑制能力更好,这也是22nm节点以下面向未来尺寸微缩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目前对多栅MOSFET的研究大多集中于FinFET和纳米线围栅结构,它们被普遍认为是适应特征尺寸不断减小趋势下未来CMOS器件最具潜力的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FinFET结构在22nm技术代已经被应用于批量生产。但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当器件尺寸继续微缩到10nm以下节点的时候,短沟道效应的影响变得更加严重,FinFET结构的栅控能力已经无力满足需求。
围栅纳米线器件拥有全包围的栅,这种结构被认为是多栅器件的终极形态,它卓越的栅控能力能够有效地抑制极小纳米尺寸下的短沟道效应,是面向10nm及以下节点硅基器件最具潜力的解决方案。但是这种结构在工艺集成上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全包围假栅电极的刻蚀仍然存在很大难度,成品率不高。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纳米线围栅器件的栅控优势并降低制造难度,很有必要提出一种堆叠式围栅纳米线器件假栅电极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堆叠式围栅纳米线器件假栅电极制备方法,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堆叠纳米线结构,所述纳米线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纳米线,所述纳米线结构的两端通过支撑衬垫与半导体衬底连接;在所述纳米线结构上淀积栅介质层和假栅电极材料层;在所述假栅电极材料层上形成假栅掩模图形;在所述假栅掩模图形保护下对所述假栅电极材料层进行第一刻蚀,直至所述纳米线结构中最上层纳米线上的栅介质层露出;对剩余的假栅电极材料层进行第二刻蚀,直至半导体衬底上最底部的栅介质层露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刻蚀采用各向异性的方法,其中,第一刻蚀可以采用刻蚀性气体,例如,其中,第一刻蚀采用的气体可以为:Cl2、HBr和O2;或HBr和O2;或SF6、HBr和O2;或者是其他刻蚀性气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第一刻蚀中,为了防止刻蚀对栅介质层有较严重的损伤,同时确保栅电极具有良好的刻蚀形貌,需要对刻蚀选择比进行仔细的优化,其值一般在50以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可以通过刻蚀终点检测曲线记录刻蚀信号,当第一刻蚀到达最上层纳米线上的栅介质层上时,刻蚀终点检测曲线记录的刻蚀信号会发生变化,则迅速将第一刻蚀切换到第二刻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二刻蚀的选择比大于第一刻蚀。在第二刻蚀中可以通过终点触发的方法预设过刻蚀量,从而保证第二刻蚀不危及到栅介质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中,在进行第二刻蚀之后,支撑衬垫的侧壁及纳米线上如果有剩余的假栅电极材料层,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采用第三刻蚀将支撑衬垫的侧壁及纳米线上剩余的假栅电极材料层去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3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