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薄氧化锂高k介电层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1004.5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2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侠;单福凯;刘奥;朱春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423;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黄晓敏;于正河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薄 氧化锂 介电层 薄膜晶体管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超薄氧化锂高k介电层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选用低阻硅作为基底和栅电极,采用热退火的方式制备超薄Li2O栅介电层和高透过率、化学稳定性良好的In2O3半导体沟道层,进一步制备高性能、低能耗的TFT器件;其工艺简单,原理可靠,低成本,能耗少,制备的产品性能好,应用前景广阔,为大面积制备高性能的薄膜晶体管提供可行性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超薄氧化锂高k介电层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以超薄氧化锂(Li2O)为高介电常数(k)介电层,以氧化铟(In2O3)为半导体沟道层的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在有源矩阵驱动液晶显示器件(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AMLCD)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是多数液晶显示器的一种,它使用薄膜晶体管技术改善影象品质,虽然TFT-LCD被统称为LCD,不过它是种主动式矩阵LCD,被应用在电视、平面显示器及投影机上。从低温非晶硅TFT到高温多晶硅TFT,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对象也从只能驱动LCD(LiquidCrystal Display)发展到既可以驱动LCD又可以驱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Display)、甚至电子纸。TFT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已经成为平板显示行业的核心部件,每台显示器都集成了数百万甚至上亿个TFT器件,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作为硅基集成电路核心器件的TFT的特征尺寸一直不断减小,其减小规律遵循摩尔定律,这种缩减的结果不仅可以增加器件密度,降低单位成本,更重要的是其每次开关操作所消耗的功率也随之减少(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43245,1999)。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小于0.1μm时,二氧化硅(SiO2)介电层的厚度必须小于1.5nm,因此很难控制SiO2薄膜的针孔密度,从而导致较大的漏电流。研究表明SiO2厚度由3.5nm减至1.5nm时栅极漏电流由10-12A/cm2增大到10A/cm2(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18209,1997),较大的漏电流会引起高功耗及相应的散热问题,这对于器件集成度、可靠性和寿命都造成不利的影响。目前, 在集成电路工艺中广泛采用高介电常数(高k)栅介电来增大电容密度和减少栅极漏电流,高k材料因其大的介电常数,在与SiO2具有相同等效栅氧化层厚度(EOT)的情况下,其实际厚度比SiO2大的多,从而解决了SiO2因接近物理厚度极限而产生的量子遂穿效应(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895243,2001)。因此制备新型、高性能高k材料替代SiO2成为实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首要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10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质柔性太阳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鳍式场效应管及其形成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