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治疗性化合物敏感性降低的乙型肝炎变异株、变异株的检测及其用途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30881.0 申请日: 2009-04-03
公开(公告)号: CN105648110A 公开(公告)日: 2016-06-08
发明(设计)人: 陈继明;陈立怡;黎青龙;袁孟峰 申请(专利权)人: 香港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70 分类号: C12Q1/70;C12Q1/68;C12R1/93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彭昶
地址: 中国香港*** 国省代码: 中国香港;8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治疗 化合物 敏感性 降低 乙型肝炎 变异 检测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09年4月3日,申请号为 200980113181.6(PCT/CN2009/000364),发明名称为“对治疗性化合物敏 感性降低的乙型肝炎变异株、变异株的检测及其用途”。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保护2008年4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顺序号 61/042,721的权益,该申请通过引用其整体结合到本文中。

发明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影响世界范围大约20亿人口的严重的 全球性健康问题。大约4亿受HBV感染的人是长期携带者。每年约1 百万人死于各种HBV疾病,例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世 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0)。这种疾病在西方国家相 对较少,主要在成人期得病。然而,该疾病在亚洲和非洲国家实际上是 流行病,其中大多数慢性HBV感染是在围产期或儿童期获得的。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约3200个碱基的小DNA病毒,具有广 泛的序列变异性。目前已确定的有8种基因型(A~H)。

这种病毒可引起虚弱性疾病症状。急性感染可能导致肝衰竭,但这 种情况极少见。在出生时或在婴儿期受到感染的人,90%以上的乙型肝 炎感染会发展成慢性形式。在25-40%患者中,慢性感染最终导致肝硬化 和肝癌。据估计,HBV引起全球30%的肝硬化和50%的HCC(Perz等, 2006)。这个沉重的负担使得开发有效用于降低HCC风险的抗病毒疗法 的需求变得十分突出(Liaw等,2004)。监测患者对这类疗法的反应也因 此十分重要。

HBV主要是垂直传播,病毒由受感染的母亲传给出生时的婴儿。婴 儿也可通过与受感染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紧密接触而被感染。HBV也可通 过性接触或与受感染血液接触而水平传播。

该病毒通过RNA中间体复制,并利用在其复制策略中缺乏校正能 力的反转录。HBV基因组部分是双链,在4个重叠可读框中编码包膜、 前核心(precore)/核心、反转录酶/聚合酶和X基因。

包膜蛋白抗原称为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它构成病毒的外表 层。核心蛋白抗原称为HBc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它构成包裹HBV DNA的病毒核心。前核心蛋白抗原称为HBeAg(乙型肝炎e抗原),其功 能不详。X蛋白抗原称为HBxAg(乙型肝炎x抗原),其确切功能也不详。

聚合酶基因与包膜基因重叠。因此,影响聚合酶基因的催化结构域 的突变也可影响包膜蛋白的蛋白质序列,反之亦然。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现行治疗包括干扰素和核苷/核苷酸类似物。遗 憾的是,用干扰素治疗有许多副作用,且只有少数患者对治疗起反应。

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是经化学方法改造的核苷酸,被开发用作在病 毒复制期间抑制病毒DNA合成的取代结构单元。目前已获准(在美国) 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核苷和核苷酸类似物为:拉米夫定(lamivudine) (3TC或LMV)、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恩替卡韦(entecavir)(ETV)、 阿德福韦(adefovir)(ADV)和替诺福韦(tenofovir)。

虽然这些化合物在抑制HBVDNA合成方面已见成效,但是它们需 要长期治疗,而且在长期治疗中,存在出现抗药性突变型HBV毒株的可 能。在用LMV长期治疗的患者中,赋以普遍抗药性的突变为rtM204I/V +/-rtL180M(Allen等,1998)以及其它突变。在一些患者中,在长期治疗 时出现在HBVDNA聚合酶基因的B、C和D结构域上携带突变的抗药 性病毒毒株。因此与LMV治疗而无抗药性病毒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 具有较高的发生HCC的风险。

另外,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化的过程中,因免疫压力 下的选择所致出现前核心和核心启动子突变体。这些前核心突变体意味 着会引起更严重的HBV感染。核心启动子突变体,在引起前核心mRNA 转录和HBeAg产生降低的同时提高病毒复制,同样与HCC的发生有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大学,未经香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08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