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人类PDGFRA基因D842V突变的引物、探针及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2659.6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3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峰;杨惠娟;段卫涛;赵平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海吉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58 | 分类号: | 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程殿军;张瑾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人类 pdgfra 基因 d842v 突变 引物 探针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检测人类PDGFRA基因D842V突变的引物、探针及试剂盒,其中引物及探针包括突变上游ARMS引物PM1‑F,与D842V(2525A>T)位点突变序列特异性结合,选择性扩增突变序列,突变下游引物PW1‑R,与PDGFRA基因保守序列结合;5’端标记有FAM信号3’端标记MGB的检测探针PW1‑P,能与扩增片段结合;以及5’端双脱氧修饰3’端MGB标记的阻断探针PW1‑B,能与D842V位点野生型序列特异性结合,抑制野生型非特异扩增。本发明的引物及探针特异性高、灵敏度好,检测能力高达1%。由其制备的试剂盒检测结果准确易读,操作简单快速,适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人类PDGFRA基因D842V突变的引物、探针及试剂盒。
背景技术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主要发生于胃肠道、大网膜和肠系膜,占所有胃肠道肿瘤的0.2%,占胃肠道肉瘤的80%,C-kit受体(又称CD117)基因通常呈阳性表达。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基因突变是肿瘤形成的关键,其中CKIT基因突变占80-85%,PDGFRα突变占7%,野生型(未检测到突变)占10-15%。GIST患者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中位复发时间约为2年,仅有10%的患者长期随访未见复发。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s,PDGFR)是一种调节细胞生长的跨膜蛋白,属于III型酪氨酸激酶家族,主要分布于平滑肌细胞,内皮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胶质细胞。PDGFR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新血管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调节作用。PDGFR通过与信号分子结合后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并活化PDGFR,进而激活磷脂酰肌醇及下游的RAS-MAPK和PIK3CA信号通路,通过各种信号转导通路将有丝分裂等信号传递入细胞核,诱导相应基因表达,进而调节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是一种分子靶向药物,用于治疗不能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在GIST的治疗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目前,对于术后复发或转移的GIST患者,如果存在高危因素或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是标准的一线药物,当格列卫用药过程中不能耐受,或出现疾病广泛进展(generalized progression)时,二线药物应用苹果酸舒尼替尼(索坦)。
有研究表明,携带有PDGFRA基因D842V突变的GIST患者对伊马替尼耐药。在一项对携带PDGFRA突变的GIST患者的生存结局进行报道的国际调查中,在D842V突变的31例可评估患者中无一例获得疾病应答(imatinib),21例(68%)发生疾病进展。
目前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主要有测序法、溶解曲线法和液相芯片法。直接测序的方法灵敏度低,检测灵敏度只有20-30%;实验操作复杂,检测效率低、样品易污染,通常要1-2天才可出检测结果。特别是对于小样本的检测,直接测序的方法几乎无法实现其准确检测,会导致大量漏检及假阴性的发生。而不管是染料溶解曲线还是探针溶解曲线法,都无法有效区分同一位点的多种突变类型。液相芯片法操作过程复杂,且容易污染,假阳性率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检测技术出现的灵敏度低、检测时间长、检测效率低、样本易污染、假阳性率高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检测人类PDGFRA基因D842V突变的引物和探针,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有效避免假阳性。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上述引物和探针的试剂盒,检测方便快速,操作简单,结果易读,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检测人类PDGFRA基因D842V突变的引物和探针,核苷酸序列如下:
突变上游ARMS引物PM1-F:SEQ ID NO:1,
突变下游引物PW1-R:SEQ ID N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海吉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海吉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22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