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4693.0 | 申请日: | 2016-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4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鲁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瑞芝;陈源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合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合形成的间隙中填充有液晶,第一基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补偿膜,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二补偿膜,第一补偿膜和第二补偿膜分别用于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四周边缘区域的相位延迟进行补偿,以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四周边缘区域的相位延迟与其各自的中间区域相同。该显示面板通过设置第一补偿膜和第二补偿膜,能够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避免由于受边框封装外力而产生的相位延迟,从而解决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问题,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的缺点是暗态容易漏光,原因是显示面板的四周边框对上下玻璃基板封装形成的外力导致玻璃基板产生相位延迟,显示面板中的液晶会对该相位延迟产生放大作用。
暗态漏光的具体原因是,玻璃基板受到来自模组边框的封装外力,玻璃基板内部产生了应力,无应力时,玻璃基板是各向同性的,不会使透过的光线产生相位延迟,当玻璃基板内部产生应力时,玻璃基板会使透过的光线产生相位延迟,玻璃基板对光线的相位延迟,加上显示面板内部的液晶对相位延迟的放大作用,增加了暗态显示时光线的透过率,导致暗态漏光增加。
传统的解决玻璃基板的相位延迟导致的暗态漏光的方法是在玻璃基板上设置补偿膜,但由于显示面板四周边缘区域受到的外力方向和大小均不同,所以玻璃基板四周边缘区域的相位延迟也各不相同,而传统的补偿膜的光轴都是固定一个方向的,所以传统的补偿膜无法对玻璃基板的不同区域的相位延迟进行补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通过设置第一补偿膜和第二补偿膜,能够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避免由于受边框封装外力而产生的相位延迟,从而解决显示面板的暗态漏光问题,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对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对合形成的间隙中填充有液晶,所述第一基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一补偿膜,所述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第二补偿膜,所述第一补偿膜和所述第二补偿膜分别用于对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四周边缘区域的相位延迟进行补偿,以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四周边缘区域的相位延迟与其各自的中间区域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四周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的相位延迟不同,所述第二基板四周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的相位延迟不同;
所述第一补偿膜的四周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对应对所述第一基板四周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的相位延迟补偿不同,所述第二补偿膜的四周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对应对所述第二基板的四周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的相位延迟补偿不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补偿膜的四周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四周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的光轴方向分别对应垂直,所述第一补偿膜的中间区域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中间区域的光轴方向一致;
所述第二补偿膜的四周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基板的四周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的光轴方向分别对应垂直,所述第二补偿膜的中间区域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基板的中间区域的光轴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补偿膜和所述第二补偿膜均采用液晶材料形成;
所述第一补偿膜的四周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采用不同折射率的液晶材料形成,所述第一补偿膜的四周边缘区域中至少部分区域和中间区域采用不同折射率的液晶材料形成;所述第一补偿膜的不同区域的折射率与其分别对应的所述第一基板的不同区域的相位延迟值成正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04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