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泵的饮料制备设备、用于控制泵的方法以及计算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3487.0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8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M·奥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雀巢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46 | 分类号: | A47J3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牛晓玲;吴鹏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饮料 制备 设备 用于 控制 方法 以及 计算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计用于在将流体注入容纳配料的料盒中时制备饮料的饮料制备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联接在流体入口(102)和流体出口(104)之间的泵(106),所述泵用于将所述流体从所述入口泵送到所述出口;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所述泵(106)的处理单元(108),所述处理单元适于响应于具有波形的电能(121)来控制所述泵的操作,使得所述泵仅在所述电能的所述波形的整个选定半周期(a1、a2、a3…an)中被通电,其中所述处理单元(108)被配置为根据以下方面确定所述泵被通电的所述相应选定半周期(a1、a2、a3…an):基于所述泵的目标流量(FR)与预定最大流量的目标比率(TR),以及基于对在相应的饮料制备过程期间,所述泵被通电的过去半周期的所述数量(A)与总体半周期的所述数量(B)的激活比率(AR)的计算。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用于控制饮料制备设备中的泵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料制备设备,其包括联接在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的电动泵以用于将流体从所述入口泵送到所述出口,并且还包括用于实现对泵的高级控制的处理单元。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用于控制饮料制备设备中的泵的方法。
背景技术
设计用于分配饮料的饮料制备设备在家庭和商业环境中均是众所周知和常见的。这些设备通常被配置用于根据需要制备冷的或热的饮料,诸如在设备包括加热单元的情况下,特别是咖啡或茶饮料,或冷冻饮品,诸如特别是软饮品或水。在后一种情况下,该设备可配备有制冷单元。
在该领域中常见的原理是利用容纳配料的料盒或胶囊的饮料制备,该料盒或胶囊被插入设备的专用接收装置中,并且通过将液体提供到料盒中来由该料盒或胶囊来制备饮料。因此,将预定量的液体以期望的流量和压力提供给胶囊,以便与容纳在其中的配料相互作用,诸如,通过提取或通过冲煮。然后将所得饮料优选地直接从料盒倾倒入所提供的接收容器中。
已知的饮料制备设备通常实现诸如图7中示意性地指示的流体回路。因此,设备100a的供水箱10连接到泵106和流量计30,该流量计检测流经将泵106和供水箱10互连的管道的液体的流量和容积。水过滤器20可被放置在供水源10和泵106之间的流体路径中。设备可包括加热单元,诸如布置在从泵106到接收室118的流体路径中的加热块112,该接收室用于接收和保持容纳饮料配料的料盒40。从料盒40倾倒的液体饮料被接收在接收杯70中。如在这些设备中使用的泵通常是螺线管泵,诸如欧洲专利申请EP 2 107 242 A1中所描述的示例。
在诸如EP 2 107 242 A1的已知设备中,通常通过以下方式来获得对提供到容纳料盒的接收室中的液体的水流量以及因此其量的控制:基于所提供的电流的相位角控制装置来激活泵,并且在流量计和泵之间提供反馈回路,其能够基于已经提供到接收室的液体的流量和/或量的有效测量来调整相位角控制。
由于对于饮料制备设备尺寸的小型化和降低制造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期望减少设备中的部件数量。鉴于这些要求,寻求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在设备的流体回路中不配备专用流量计,却能够在给定时间内实现对由设备的泵提供的流量以及因此液体容积的增强控制。因此,进一步期望提供对提供到设备的料盒的流体流量的可靠控制,以便对于所得饮料的浓度和容积保持可重现且最佳的结果。
另外,因为以不规则方式激活泵和去激活泵可能由于泵送构件与螺线管泵的止动构件或框架相互作用而导致令人不愉快的声音,所以期望对泵的基本均匀的激活。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提供额外的益处,如将在以下描述中显而易见的。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提出了饮料制备设备,其设计用于在将流体注入容纳配料的料盒中时制备饮料,该设备包括:
-联接在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之间的电动泵,用于将流体从所述入口泵送到所述出口,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雀巢产品有限公司,未经雀巢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34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