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管理混合动力车辆的牵引电池的充电状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1660.3 | 申请日: | 2015-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0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T·米罗-帕多瓦尼;A-D·乌拉巴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诺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13 | 分类号: | B60L58/13;B60L58/14;B60W10/06;B60W10/08;B60W20/13;B60W50/00 |
代理公司: | 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文斐 |
地址: | 法国布洛***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充电状态 预定目标 充电 浮充 激活 管理电池 间歇性地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理电池的充电状态(SoC)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激活所述电池的浮充阶段的步骤,其中,间歇性地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以便维持其充电状态高于预定目标充电状态值(SOC_目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所述电池的可能避免充电状态被维持高于所述预定目标充电状态值(SOC_目标)的临界使用条件;以及在检测到所述电池的所述临界使用条件时,增大所述预定目标充电状态值(SOC_目标),从而预期所述激活所述电池浮充阶段的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理电池的充电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激活所述电池的浮充阶段的步骤,其中,间歇性地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以便维持所述电池的充电状态高于预定目标值。
背景技术
本发明优选地适用于配备有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牵引电池,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包括内燃机和至少一个电机用于同时地或者独立地确保将扭矩传送至车辆的驱动轮。本发明以非限制性方式适用于在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结构中实现的牵引电池,所述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结构要求:在车辆被设为启动阶段期间或者从停止开始并以车辆的低运动速度“起步”阶段期间,提供给车轮的功率仅由车辆的牵引电池供应。在通过设计使内燃机可以仅从预定阈值车速开始干涉车辆的推进的某些架构中,情况就是如此,使得传动系统仅具有存储在车辆的牵引用电池中的电能以进行启动并且将车辆移动直至内燃机可以进行干预所处的所述预定阈值车速。
在此“起飞”阶段,内燃机既不能参与牵引也不能对电池充电。因此,如果牵引电池的充电水平下降得太低(低于预定义阈值),车辆将不得不(暂时)无法启动以在车辆停止的同时激活对牵引电池的充电模式。然而,在交通拥堵型驱动条件下或者在(雪中)低速登山时,可能会变得难以维持电池的充电状态高于允许其提供需要的最小功率水平的阈值。电气配件的贡献也将是可能加速牵引电池的放电的导致情况恶化的因素。最后,在温度影响了实际可用于牵引的电能的情况下,温度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因此,在一些使用情况下,由专用电池管理计算机应用的能量管理法则不允许电池维持在将允许所述电池确保需要的最小功率水平的条件下。然后,车辆潜在地面临暂时无法启动的问题,其中,牵引电池不能供应使车辆从停止开始以车辆的低行驶速度起步所需要的牵引功率。
以申请人的名义,专利文献FR2992274公开了一种控制对配备有具有如以上所阐述的限制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辆牵引电池进行充电的方法,这种方法假设:在车辆被强迫停止的情况下,内燃机驱动电机在发电机模式下运行以便在完全拒绝车辆启动的同时对电池进行充电(只要电池的充电状态没有返回到允许电池供应需要的最小功率水平的阈值之上)。
这种系统的缺点是,车辆无法启动直至牵引电池的性能特性恢复,换句话说,直至后者返回至允许牵引电池供应需要的最小功率水平的充电状态和温度条件。
因此,需要能够尽可能地限制发生车辆无法启动以在停止时对牵引电池进行再充电的情况。
发明内容
此目标通过一种用于管理电池的充电状态的方法来实现,所述方法包括激活所述电池的浮充阶段的步骤,其中,间歇性地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以便维持所述电池的充电状态高于预定目标充电状态值,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可能避免所述电池的充电状态被维持高于所述预定目标充电状态值的所述电池的临界使用条件;以及
-在检测到所述电池的所述临界使用条件时,增大所述预定目标充电状态值,从而预期所述激活所述电池浮充阶段的步骤。
所述电池为混合动力车辆的牵引电池,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包括内燃机和电机,检测所述电池的所述临界使用条件的所述步骤包括:
-在考虑到所述车辆的当前驱动条件以及由所述牵引电池供应的用于向所述车辆的车载低压电气系统供电的电能的情况下估算可能供应给所述电池的最大充电功率的步骤,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诺两合公司,未经雷诺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16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