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车身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1010332.4 | 申请日: | 2015-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0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曲毅;迈克尔·卢赫特曼;克里斯·斯蒂芬·奥康纳;约翰·迈克尔·麦骨肯;兰德尔·R·弗兰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李伟 |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车身 结构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12月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089,679 号的优先权和所有益处,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车辆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车身结构包括一对定位在车辆的右侧和左侧上的侧门槛,在侧 门槛之间延伸的座椅横梁,以及在侧门槛之间的座椅横梁下方延伸的底板。 座椅横梁焊接至侧门槛以及焊接至底板。底板焊接至侧门槛。在侧门槛与 底板之间的无焊接点的焊接跨度沿座椅横梁存在。换言之,座椅横梁限制 接近侧门槛与底板之间的沿沿座椅横梁的交界面,使得在侧门槛和底板之 间沿座椅横梁不会产生焊接点。这种沿座椅横梁的无焊接点的焊接跨度可 介于165-185mm之间。
在车辆碰撞测试期间,例如,小偏移刚性障碍测试、侧面撞击测试等, 底板和侧门槛之间的焊接点遭受力。底板和侧门槛之间的邻近座椅横梁的 焊接点可遭受最高的力,并且因此在碰撞测试期间,在这个区域中的底板 与侧门槛之间的分离发生的几率更高。当侧门槛和座椅横梁由低碳钢形成 时,低碳钢在某种程度上可被冲压和切割以增加在该座椅横梁的区域中的 侧门槛与底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焊接点从而降低在碰撞测试期间底板与侧 门槛之间的分离的可能性。
高强度钢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侧门槛和座椅横梁的形成。高强度钢的材 料特性允许由高强度钢形成的侧门槛和底板更薄,即,与由低碳钢形成的 同样的侧门槛和底板相比具有更小的尺寸。因此,高强度钢的使用允许将 侧门槛和底板制造的更薄,并且因此更轻,以帮助提高车辆的燃料经济性。 然而,高强度钢与低碳钢相比可行性差。因此,仍然存在机会来设计一种 具有由高强度钢形成的侧门槛和座椅横梁的车身结构以减少在碰撞测试期 间底板与侧门槛之间的分离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具有由 高强度钢形成的侧门槛和座椅横梁的车身结构以减少在碰撞测试期间底板 与侧门槛之间的分离的可能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身结构,该车辆车身 结构包括由高强度钢形成的侧门槛;由高强度钢形成的座椅横梁;以及焊 接至侧门槛和座椅横梁中的至少一个的底板;凸缘,凸缘包括从座椅横梁 延伸的基座以及从基座延伸的凸耳,凸耳与座椅横梁间隔开并且焊接至底 板和侧门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板设置在凸耳与侧门槛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凸缘的基座被焊接至侧门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凸缘与座椅横梁整体地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凸耳从基座延伸至与基座间隔开的端 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凸耳在基座与凸耳的端部之间被焊接 至底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凸耳的端部距离基座15-18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板由低碳钢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板由冷轧钢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板为0.6-0.7mm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侧门槛由双相钢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侧门槛为1.25-1.75mm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座椅横梁由双相钢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座椅横梁由高强度低合金钢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座椅横梁为1.0-1.3mm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侧门槛和座椅横梁由双相钢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板为0.6-0.7mm厚,侧门槛为 1.25-1.75mm厚,并且座椅横梁为1.0-1.3mm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底板由低碳钢形成,并且其中,侧门 槛和座椅横梁由双相钢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凸缘由与座椅横梁相同类型的材料形 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03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