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倒车刹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13998.7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2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梁秀丽;孙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秀丽 |
主分类号: | B60T7/12 | 分类号: | B60T7/12;B60T17/18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13119 | 代理人: | 马云海 |
地址: | 0548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倒车 刹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刹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变速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倒车功能的大客车、重型卡车还是小客车等机动车,其倒车雷达均设置在车尾保险杠上,用于对障碍物的探测,通过雷达产生的信号反馈至设置于车内的处理和控制系统,以实现汽车的倒车制动。构成该倒车机构的雷达一般由四个雷达探头构成并固定安装,因此存在以下缺陷:其一,雷达探头的探测范围受到限制,使得在倒车时只有障碍物与车体的距离达到设定的范围内时,才能够实现倒车制动;并且当障碍物达到一定高度时则难于实现机动车的倒车;其二,由于雷达探头固定在车尾保险杠上,难于探测出沟坑的深浅,因此,机动车在倒车过程中存在陷入沟坑的危险,特别是在山区行车倒车时,这种危险难于避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倒车并能够安全提醒的机动车倒车刹车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机动车倒车刹车装置,包括机动车车体,固定于该车体后部的至少一个倒车雷达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车雷达探头由端头和探体构成,
所述的探体固定于能够转动的水平转轴上,所述的水平转轴由与设置于驾驶室内的操作系统连接的转动控制机构实现其转动;或
所述的探体通过伸缩机构固定于套筒中,所述的伸缩机构由与设置于驾驶室内的操作系统连接的伸缩控制机构实现伸缩移动。
构成所述一种机动车倒车刹车装置的技术特征还包括:
——在构成所述机动车车体的与后轮胎对应的上方位置设置有与水平面成锐角角度的探坑雷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机动车倒车刹车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倒车雷达探头由端头和探体构成,并且探体固定于能够转动的水平转轴上或通过伸缩机构固定于筒体中,使得构成雷达的探头能够上下摆动或在套筒中伸缩,可以有效改变雷达的探测范围,同时还能够探测出车后障碍物的高度,因此提高了倒车的效果;其二,由于在构成机动车车体的与后轮胎对应的上方位置设置有与水平面成锐角角度的探坑雷达;因此能够探测出后车轮后设定距离内的沟坑的深度,便于倒车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动车倒车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构成上述装置的倒车雷达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机动车倒车刹车装置的具体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动车倒车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构成该装置的结构包括机动车车体1,固定于该车体后部的至少一个由端头2和探体3构成的倒车雷达探头,构成该倒车雷达的探体固定于能够转动的水平转轴4上,该水平转轴由与设置于驾驶室5中的操作系统连接的转动控制机构6控制其转动。其工作原理为,当机动车正常倒车时,处于车后的障碍物7则通过控制机构6控制水平转轴在一定夹角范围内转动,增大雷达探头的视角范围,以缩短发现障碍物时间,为实现机动车的倒车制动增加控制时间长度;其次,当发现障碍物较高时,机动车会锁定倒车,此时通过转动倒车雷达探头的及角度,使探头抬起则可以使得障碍物一处雷达范围,皆可实现倒车解锁,便于手动倒车,使机动车倒至理想位置。
如图2所示,为构成机动车倒车刹车装置倒车雷达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即构成该装置的倒车雷达的探体3通过伸缩机构8固定于套筒9中,伸缩机构由与设置于驾驶室内5中的操作系统连接的伸缩控制机构15控制伸缩移动。即通过伸缩控制机构15控制伸缩机构带动探体和端头在套筒9中伸缩,以实现其探测范围的远近变化,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另外,在构成上述一种机动车倒车刹车装置车体的与后轮胎14对应的上方位置设置有与水平面成锐角12角度并且与操作或控制系统连接的探坑雷达11,即可以实现机动车倒车时,能够探测出后车轮13后设定距离内的沟坑10的深度,便于倒车的控制。
该机动车倒车刹车装置特别适合于电动三轮、四轮代步工具上使用,当然作为主要运输代步工具的汽车更适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秀丽,未经梁秀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8139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的气压制动系统
- 下一篇:升降装置及换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