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后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8901.5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9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唐成;鲍涛;车永福;邓为;王武;尹坤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后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上车身后部结构的主要作用是提升车身扭转刚度,增加车身的耐久 性能。现有车辆的车型包括两厢车、三厢车两种,两厢车、三厢车上所采用 的车身后部结构不同,在车型由两厢车更换至三厢车、或由三厢车更换至两 厢车时,整个车身后部结构均需更换,造成车身后部结构的研发和制造成本 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车型由两厢车更换至三厢车、或由三厢 车更换至两厢车时,整个车身后部结构均需更换,造成车身后部结构的研发 和制造成本较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括:
用于支撑衣帽架的上加强梁,所述上加强梁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用 于固定在后轮罩上;
用于安装后排座椅锁扣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固定在所述后轮罩上;
下加强梁,包括下横梁和纵梁,所述下横梁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 所述纵梁固定,所述下横梁用于设置在两个后轮罩之间并固定在后地板上, 所述纵梁用于固定在所述后轮罩上;
所述纵梁在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下横梁的一端既能与所述安装板固定, 也能与所述上加强梁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固定,以使所述车身后部结构能应 用在两厢车或三厢车上:所述车身后部结构应用在两厢车上时,所述纵梁在 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下横梁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安装板固定;所述车身后部结 构应用在三厢车上时,所述纵梁在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下横梁的一端用于与 所述上加强梁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固定。
可选地,所述纵梁在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下横梁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 既能与所述安装板固定,也能与所述上加强梁在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固定。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上加强梁在长度方向上的端 部设有第二收容槽;
所述车身后部结构应用在两厢车上时,所述纵梁在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 下横梁的一端用于伸入所述第一收容槽内,并与所述安装板焊接;
所述车身后部结构应用在三厢车上时,所述纵梁在长度方向上远离所述 下横梁的一端用于伸入所述第二收容槽内,并与所述上加强梁的端部焊接。
可选地,所述纵梁包括第一、二、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在宽度方向上 的两个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一边缘、所述第三侧板的一边缘固定设置, 并围成U字型;
所述第二侧板在宽度方向上远离第一侧板的端部沿远离第三侧板的方向 弯折以形成第一翻边,所述第三侧板在宽度方向上远离第一侧板的端部沿远 离第二侧板的方向弯折以形成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用于沿自 车头指向车尾的车长方向依次焊接在所述后轮罩上;
所述安装板、上加强梁均用于与所述第一、二侧板焊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用于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后轮罩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开口周边的第三翻边, 所述第三翻边用于焊接在所述后轮罩上。
可选地,所述上加强梁用于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后轮罩上。
可选地,所述上加强梁具有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开口周边的第四翻边, 所述第四翻边用于焊接在所述后轮罩上。
可选地,所述纵梁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下纵梁、上纵梁,所述下 纵梁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下横梁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上纵梁固定。
可选地,所述锁扣为U型锁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下加强梁中的纵梁在长度方向上远离下横梁的一端既能与安装板固定, 也能与上加强梁固定,使得通过将车身后部结构中的下加强梁选择性地与安 装板、上加强梁进行固定组合,车身后部结构能够应用在两厢车或三厢车上。 具体地:车身后部结构应用在两厢车上时,下加强梁中的纵梁在长度方向上 远离下横梁的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车身后部结构应用在三厢车上时,下加强 梁中的纵梁在长度方向上远离下横梁的一端与上加强梁固定。这样一来,实 现了两厢车、三厢车的车身后部结构中下加强梁的共用,在车型由两厢车更 换至三厢车、或由三厢车更换至两厢车时,车身后部结构中的下加强梁无需 更换,因而降低了车身后部结构的研发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身后部结构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89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前包围及汽车
- 下一篇:前副车架安装支架及前副车架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