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2028.0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9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厉明;贾宏光;宋洋;薛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00 | 分类号: | B64C1/00;B64C3/00;B64D47/08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朱红玲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飞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反应迅速、无需人为驾驶和操作要求低等优点。通过搭载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可以实现影像实时传输、高位地区探测等功能。无人机可应用于军事、科研、民用三大领域,具体体现在电力、通信、气象、环境、海洋、农业、勘探、防灾、治安等方面。
对于无人机而言,良好的气动外形和稳定的结构、布局,能够使无人机适应更多的复杂环境,更好地执行任务;单一的起降方式限制了无人机应用环境,多种起降方式才能满足不同任务需求;精确、高清晰度的图像和实时稳定的影响传输是多种任务对无人机新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无人机存在起降方式单一,执行任务单一,导致无法适应复杂环境,进而限制无人机的应用环境问题,提供一种无人机,
无人机,包括机身、两个机翼、尾翼、起落架和动力装置,所述两个机翼对称布置在所述机身两侧,所述尾翼通过两个尾撑与机身连接,动力装置安装在机身尾部,起落架安装在机身腹部;所述机身包括前置导引头式摄、录相机安装舱和中段导引头式摄、录相机安装舱,所述前置导引头式摄、录相机安装舱与所述机身有30°至60°的夹角;所述机身的形状为细长流线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具有更加良好的气动外形和更加稳定的结构布局,并且无人机具有滑跑起降和弹射起飞、伞式降落多种起降方式,而且无人机能够同时提供精确、高清晰度的图像和实时稳定的影响传输。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所采用的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和动力装置分别独立制作,模块化后通过便捷安装接口装配到一起,使无人机拆装方便、运输便携并具有替换性。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既可以安装前三点式轮式起落架,也可以是滑撬式起落架;既能进行轮式滑跑起降,也可以进行弹射起飞、降落伞降落,满足多种任务条件。无人机采用复合材料,使的无人机的自重大大减少。无人机所采用的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和动力装置分别独立制作,模块化后通过便捷安装接口装配到一起,使无人机拆装方便、运输便携并具有替换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中无人机的滑撬式起落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无人机,包括机身1、两个机翼2、尾翼3、起落架4和动力装置5;
所述两个机翼2对称布置在所述机身1两侧,所述尾翼3通过两个尾撑6与所述机身1连接,动力装置5安装在机身1尾部,起落架4安装在机身1腹部;机身1包含前置导引头式摄、录相机安装舱1-1和中段引头式摄、录相机安装舱1-2,使得无人机能够同时提供精确、高清晰度的图像和实时稳定的影响传输,并且前置导引头式摄、录相机安装舱1-1与机身有一定夹角,能够同时采集两个方向的影像。机身1采用流线型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空气阻力,显著提高无人机气动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置导引头式摄、录相机安装舱1-1和中段引头式摄、录相机安装舱1-2作为相互独立的安装舱,所述前置导引头式摄、录相机安装舱1-1与机身1的夹角可为30°至60°,中段引头式摄、录相机安装舱1-2放置于机身中段垂直于机身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机身1、两个机翼2、尾翼3和起落架4采用复合材料,使得无人机在满足强度的要求下自重大大减少。两个机翼2对称的布置在机身1两侧,机翼2与机身1可拆卸。机翼2具有大展弦比低翼载气动设计,提高升力系数和升阻比,降低无人机的起降难度,并具有抗风能力。大根梢比使机翼获得较高的刚度和强度,减少翼尖处因翼尖效应而气动效率不高的翼梢面积,减小气动中心的移动量,并且减轻了结构重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机翼2包括第一固定面2-1、副翼2-2和小翼2-3,副翼2-2可相对于第一固定面2-1上下旋转,旋转夹角范围在-30°~+30°之间。用于改变气流方向,从而促使无人机产生滚转运动。小翼2-3固定在机翼2的翼尖处。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尾撑6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重量低的特点。并且采用尾撑6连接的方式大大的减轻了无人机的自重,所述尾翼3、尾撑6与机身1可拆卸。所述尾撑6为细长杆结构,由玻璃纤维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2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