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小型清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8315.2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4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郑才忠;鲁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半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B3/02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地址: | 214214 江苏省无锡市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小型 清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景观水体及整体清淤体量较小的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景观水体及整体清淤主要采用挖机、抓斗、绞吸后运至堆场沉淀处理,挖机、抓斗主要清理出了固体垃圾(树枝杂草、建筑垃圾、石块沙子、底泥),对疏通河道、整平河床效果极佳,但是对去除主要污染层-----河道浮泥贡献极少,且扰动极大,短期河道水质恶化;绞吸能去除河道淤泥、浮泥,但出泥含水率极高,运输费用高,河泥沉淀堆场面积大,且城市内河较窄、多桥,绞吸船受限较多。
因地制宜开发出一种河泥收集、泥水分离干化处理系统成为当务之急,对于环境保护、生态城市建设有着极高的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模块化组合应用,安装简单方便,使用寿命长的可移动小型清淤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可移动小型清淤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从左至右分隔成三个腔室,第一腔室底端设置有泥斗,泥斗底端开设有排泥管,第一腔室内设置有填料层,近中部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道,填料层上方侧壁上设置有连接管道连接第二腔室,连接管道伸入第二腔室内连接中心筒,中心筒为顶端密封的筒体,第二腔室底端设置有泥斗,泥斗末端设置有排泥管,第二腔室近顶端侧壁上设置有连接管道连接第三腔室,第三腔室内设置有中心分隔板,分隔板上端与第三腔室顶面齐平,下端位于第三腔室中部,分隔板将第三腔室分隔成左右两个流道,左流道设置有一级精滤填料层,一级精滤填料层固定于分隔板末端,右流道内设置有二级精滤填料层,二级精滤填料层固定于分隔板中部,二级精滤填料层上方侧壁上开设有出水管道,第三腔室底端设置有排污口。
作为优选,中心筒内设置有第二中心筒,第二中心筒两端贯通,筒壁上均布有通孔,第二中心筒外筒壁上从上往下间隔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导流板。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适用于景观水体及整体清淤体量较小的治理项目;整个处理过程集成化一体化,泥砂沉降,污泥浓缩,深度过滤;集各优势理论一体,浅层沉淀理论、压缩沉降理论、薄膜过滤理论、颗粒粘附机理;安装运行简单,成套模块可按需移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可移动小型清淤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从左至右分隔成三个腔室,第一腔室1.1底端设置有泥斗2,泥斗2底端开设有排泥管2.1,第一腔室1.1内设置有填料层1.1.1,近中部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道3,填料层1.1.1上方侧壁上设置有连接管道4连接第二腔室1.2,连接管道4伸入第二腔室1.2内连接中心筒1.2.1,中心筒1.2.1为顶端密封的筒体,第二腔室1.2底端设置有泥斗2,泥斗2末端设置有排泥管2.1,第二腔室1.2近顶端侧壁上设置有连接管道4连接第三腔室1.3,第三腔室1.3内设置有中心分隔板5,分隔板5上端与第三腔室1.3顶面齐平,下端位于第三腔室1.3中部,分隔板5将第三腔室1.3分隔成左右两个流道,左流道1.3.1设置有一级精滤填料层6,一级精滤填料层6固定于分隔板5末端,右流道1.3.2内设置有二级精滤填料层7,二级精滤填料层7固定于分隔板5中部,二级精滤填料层7上方侧壁上开设有出水管道8,第三腔室1.3底端设置有排污口9。中心筒1.2.1内设置有第二中心筒1.2.2,第二中心筒1.2.2两端贯通,筒壁上均布有通孔1.2.3,第二中心筒1.2.2外筒壁上从上往下间隔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导流板1.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半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半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83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遥控泥沙清淤车
- 下一篇:一种抓取机构及装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