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柴油发动机铸铝油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6064.4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1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通;张健;何化;毛平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5/00 |
代理公司: | 玉林市振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45109 | 代理人: | 邱振泉 |
地址: | 537005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发动机 铸铝油底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领域,尤其是一种船用柴油发动机铸铝油底壳。
背景技术
铸铝油底壳一般有以下3个作用:1、安装于气缸体或曲轴箱底部,与气缸体或曲轴箱形成封闭的空间,起密封作用;2、收集并储存发动机各部分系统或零件的回油,在发动机润滑油路中起油箱的作用;3、辅助机油散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铸铝油底壳内的机油通过热量传递给油底壳,再由油底壳传递给环境,进而进行散热,因油底壳散热面积有限等因素,散热效率不高。散热差,回油不通畅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船用柴油发动机铸铝油底壳机油冷却方案,可大大提高散热效率,回油通畅控制油底壳内机油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船用柴油发动机铸铝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散热管组件、外密封圈、内密封圈和盖板,其特征在于散热管组件(2)安装在油底壳(1)内腔里,散热管组件(2)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散热管组件(2)装有散热管、安装板、多个固定管夹,并通过焊接连接,盖板(5)为油底壳(1)与散热管组件(2)的连接纽带,外部螺孔和内部散热管组件(2)安装孔的密封通过加工两道槽和采用两个O型密封圈的外密封圈(3)、内密封圈(4)密封,盖板(5)用螺栓安装在油底壳(1),散热管组件(2)通过2颗螺栓安装于盖板(5),散热管组件(2)有多点固定于油底壳(1)内腔,散热管组件(2)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油底壳(1)侧边的安装孔连接盖板(5),其之间有外密封圈(3)、内密封圈(4)密封。
外密封圈(3)、内密封圈(4)装在盖板(5)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外。
散热管组件(2)的散热管从油底壳(1)安装孔向外伸出,其之间是过渡配合。
散热管组件(2)的密封通过盖板(5)上有内部密封槽和内密封圈(4)密封。
盖板(5)安装方向的密封通过盖板(5)上的外部密封槽和外密封圈(3)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传统的铸铝油底壳内机油通过自然辐射散热,油底壳上增加筋条能提高散热效率,但是可增加空间有限。本方案通过抽取海水进行强制冷却油底壳内机油,能够大大提高散热效率,对降低油底壳内机油温度很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密封件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油底壳(1)、散热管组件(2)、外密封圈(3)、内密封圈(4)、盖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1)工作原理:油底壳部件各零件装配爆炸图见图1(未体现安装螺栓),主要由油底壳(1)、散热管组件(2)、外密封圈(3)、内密封圈(4)、盖板(5)组成。散热管组件(2)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油底壳(1)内形成封闭式水路通道,外接管和电动泵,通过电动泵抽海水进入散热管组件(2)里进行循环,散热管内海水与油底壳(1)内机油间温差大,散热系数高,可带走机油大量热量,进而降低机油温度。
2)连接关系与各零件要点:该油底壳组件作为一个装配单元,应先装配好各子零件,再安装于发动机。油底壳(1)上需加工用于通过散热管组件(2)的孔、固定散热管组件(2)的螺纹孔以及安装盖板(5)螺纹孔。散热管组件(2)上应集成散热管、安装板、多个固定管夹,通过焊接连接。盖板(5)作为油底壳(1)与散热管组件(2)的连接纽带,实现外部螺孔和内部散热管组件(2)安装孔的密封,通过加工两道槽,采用两个O形橡胶密封圈外密封圈(3)、内密封圈(4)进行密封,盖板(5)安装面结构见图2。盖板(5)先通过多颗(4~6)螺栓安装与油底壳(1),向安装螺栓方向的密封通过盖板(5)上的外部密封槽和外密封圈(3)实现,散热管组件(2)通过2颗螺栓安装于盖板(5)上,向散热管安装方向的密封通过盖板(5)上的内部密封槽和内密封圈(4)实现,同时,为防止振动,散热管组件(2)进行多处固定于油底壳(1)上。
实施例2,1)油底壳内机油散热方式:对于船用柴油发动机,取海水对油底壳(1)内机油进行冷却,这种方式易于实现,对于油底壳(1)内机油冷却、降低油底壳内机油温度很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60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承插涨铆直钢梯
- 下一篇:可手动复位的门帘底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