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矿用自卸车及其动力电缆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83266.3 | 申请日: | 2015-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7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湘潭)矿山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陕芳芳 |
地址: | 4112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卸车 及其 动力 电缆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自卸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缆固定装置。除此之外,还涉及一种应用该动力电缆固定装置的电动矿用自卸车。
背景技术
电动矿用自卸车的后部两侧的电动轮需通过动力电缆传输驱动力,电动矿用自卸车需提供动力源的构件较多。如此,大量的动力电缆线分布于电动矿用自卸车时,容易缠绕、分布杂乱,导致对相应动力电缆的查看检修工作量大,难以确定各根电缆的连线位置。并且,现有技术中动力电缆的安装分布状态严重制约了该动力电缆的正常使用寿命,由此,降低电动矿用自卸车的正常使用寿命。
由于电动矿用自卸车的动力电缆分布的位置其高度方向尺寸较小,特别是将动力电缆穿过车架上狭窄的空隙时,难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缆固定方式对各根动力电缆调整布置并固定。因此,在车架上可靠有效的布置各根动力电缆,并使其顺利穿过较小的间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动力电缆固定装置,能够安置于狭窄的空隙内固定动力电缆,从而实现简单便捷的固定动力电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缆固定装置,简单便捷的限位固定动力电缆,并适用于在狭窄的空隙内可靠有效地固定动力电缆。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该动力电缆固定装置的电动矿用自卸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缆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电动矿用自卸车的动力电缆,所述动力电缆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本体,所述固定本体设有多个供所述动力电缆贯穿卡固的限位孔,各所述限位孔沿所述固定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形成所述限位孔单层设置的动力电缆固定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动力电缆贯穿过限位孔,并卡固于动力电缆固定装置的该限位孔内,从而,简单便捷地将各根动力电缆有序的固定于该动力电缆固定装置,改善动力电缆在车架上的分布状态,以便于对各根动力电缆检修。同时,各个限位孔沿固定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也就是说,使动力电缆固定装置仅仅设置单层的限位孔,减小动力电缆固定装置的尺寸,使其能够安置于狭窄的空隙,有效提升了该动力电缆固定装置的适用性,充分利用较大的长度方向尺寸、解决了在较低空隙安装固定动力电缆困难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动力电缆固定装置包括沿平行所述限位孔轴线方向分割各个所述限位孔的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所述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对接固连形成所述固定本体。
采用上述结构,即该动力电缆固定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的固定本体,将卡固限位动力电缆的限位孔分割开。如此,可将动力电缆卡固于下固定部的部分限位孔限位后,再将上固定部与下固定部对接并固定,以使位于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的部分限位孔相应的对接卡固动力电缆。更加便捷、顺利的将动力电缆卡固于该动力电缆固定装置,提高安装效率。
可选地,所述上固定部和所述下固定部平分各所述限位孔。
可选地,所述上固定部和所述下固定部开设相对接连通的连接孔,供紧固件贯穿所述连接孔固连所述上固定部和所述下固定部。
可选地,所述固定本体设有相匹配的卡槽和卡销,所述卡槽和所述卡销两者中,一者设于所述上固定部的对接端面,另一者设于所述下固定部的对接端面。
可选地,所述限位孔的孔口向外扩展呈喇叭形设置。
可选地,所述限位孔的孔口边缘设置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矿用自卸车,包括车架、动力电缆,还包括以上所述的动力电缆固定装置,所述动力电缆固定装置固定于所述车架,所述动力电缆穿过所述动力电缆固定装置的限位孔固定。
由于上述动力电缆固定装置具有以上技术效果,因此,应用该动力电缆固定装置的电动矿用自卸车也应当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可选地,所述车架设有固定所述动力电缆固定装置的导轨,所述导轨通过C型轨螺母紧固所述动力电缆固定装置。
可选地,所述导轨焊接固定于所述车架。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动力电缆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固定部(下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电缆固定装置与导轨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至图4中:
动力电缆固定装置10、导轨20;
限位孔11、上固定部12、下固定部13、连接孔1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湘潭)矿山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湘潭)矿山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83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均温板内部支撑体和使用其的均温板
- 下一篇:一种地热能增效型换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