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合器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刚度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388064.3 | 申请日: | 2015-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8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 发明(设计)人: | 赖玉龙;卿华;韦江宁;蒋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3/02 | 分类号: | G01M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分离 摇臂 拨叉轴 叉子 系统 刚度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的刚度领域,特别涉及离合器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刚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离合器的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用来拨动离合器分离轴承,分离轴承压向离合器盖的分离指,离合器中的摩擦从动盘就“放松”了,从而切断了动力传递的连接。从动盘是通过花键套在变速器输入轴花键轴上的,从动盘两端面靠摩擦传递动力,通过花键连接,将发动机的动力传到变速器、传动轴,到驱动车轮的。踩离合器时,分离拨叉拨动分离轴承挤压分离指,使离合器松开连接的。离合器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的刚度对控制离合器的分离起着重要的作用,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刚度过小,受力时产生较大变形,将导致离合器无法分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能够准确测量刚度和传动效率的离合器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刚度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离合器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刚度测量装置的技术方案是:
离合器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刚度测量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支撑座、位移传感器、第一力传感器和第二力传感器,所述支撑座顶部固定离合器,所述第二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上,所述固定装置顶部设有离合器的分离轴承,所述分离轴承与拨叉可解除式接触,所述拨叉与拨叉轴固定,拨叉轴与分离摇臂固定,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分离摇臂上方,所述第一力传感器通过第一拉带设置在所述分离摇臂下方,所述第一力传感器通过第二拉带与杠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离合器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刚度测量装置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位移绳设置在所述分离摇臂上方,所述位移绳的下端和所述第一拉带的上端均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分离摇臂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拉带的下端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第一力传感器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力传感器下端通过第二拉带与杠杆连接。
所述第一拉带与所述第二拉带均为环形拉带。
所述第二力传感器下端与所述固定装置的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二力传感器上端与套筒连接,所述分离轴承设置在所述套筒顶部。
所述支撑座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的两侧。
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离合器的上部。
所述杠杆一端通过杠杆座固定,所述杠杆中部与所述第二拉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刚度测量装置,包括固定装置、支撑座、位移传感器、第一力传感器和第二力传感器,所述支撑座顶部固定离合器,所述第二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固定装置上,所述固定装置顶部设有离合器的分离轴承,所述分离轴承与拨叉可解除式接触,所述拨叉与拨叉轴固定,拨叉轴与分离摇臂固定,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分离摇臂上方,所述第一力传感器通过第一拉带设置在所述分离摇臂下方,所述第一力传感器通过第二拉带与杠杆连接。这样,将离合器的壳端朝下设置在支撑座上,并将离合器的分离轴承设置在固定装置的顶部,此时分离轴承的位置靠近拨叉位置。手动下压杠杆,分离摇臂向下动作,在分离摇臂的扭转力的作用下,拨叉轴转动,并使得拨叉与分离轴承接触,进而拨动分离轴承向着离合器的轴向运动,进而使离合器松开传动运动的连接。此时,通过第一力传感器可测量出施加在分离摇臂上的载荷L1,通过位移传感器可测量相应载荷下分离摇臂上的变形量X,通过第二力传感器可测量出传递到分离轴承上的力值L2;进而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的刚度为R=X/L1,传动效率η=(L2/L1)×r(r为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的杠杆比)。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刚度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刚度测量装置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刚度测量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 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分离摇臂-拨叉轴-拨叉子系统刚度测量装置的分离摇臂、拨叉轴和拨叉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880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