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载重汽车驾驶室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48220.3 | 申请日: | 2015-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0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榜;李正鲁;李鑫;崔志军;常勇;信思勇;曹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B62D3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重汽车 驾驶室 导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重汽车驾驶室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短缺和载重汽车公路运输的成本不断提高,人们希望在同等条件下使载重汽车的公路运输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因此对于载重汽车的综合油耗越来越关注,载重汽车装配导流装置是一种有效的降低油耗的措施。
目前,现有载重汽车配备的导流装置主要存在以下4处不足之处:
a.只采用导流罩而侧面不配备导流板,减小风阻及降低油耗的能力有限;
b.同时配备导流罩和侧导流板的技术也是将导流罩与导流板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件,整体强度不高,且对驾驶室顶盖出现应力集中,驾驶室存在损坏的风险;
c.部分技术方案中将导流罩与导流板简单的通过过渡支架连接,虽然整体强度有所加强但支架外露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
d.部分方案中导流罩和导流板的固定支架众多,结构复杂导致整套导流装置成本高、装配工艺繁琐、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风阻系数小、整体强度高的载重汽车驾驶室导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载重汽车驾驶室导流装置,包括:与驾驶室顶盖相配的导流罩总成、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于导流罩总成左右两侧且与驾驶室后围相配的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固定于导流罩总成前端底部的用于与驾驶室顶盖连接固定的若干导流罩前支架以及沿宽度方向固定于导流罩总成后端底部的横梁,所述横梁处设置有若干固定于导流罩总成底部的U型支架,用于与驾驶室顶盖连接固定的导流罩后支架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于U型支架上,所述左侧导流板以及右侧导流板内侧分别安装有用于与驾驶室后围连接固定的若干左侧支架和若干右侧支架,所述导流罩总成、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外表面成流线型。
为了提高密封性,上述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的内侧端分别设置有橡胶条。
为了减轻重量,上述横梁由方管折弯制成。
为了防止导流板底部抖动,上述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分别设置有用于与驾驶室侧翼子板连接的安装孔。
为了降低重量,上述导流罩总成、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均采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制成。
为了提高刚度,上述导流罩总成内表面上纵向和/或横向固定有若干PVC管Ⅰ。
为了提高刚度,上述左侧导流板以及右侧导流板内表面上纵向固定有若干PVC管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导流罩总成、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外表面成流线型,因此即减小空气阻力,又起到导流的效果,从而降低了整车的燃油消耗。导流罩总成后端的受力通过横梁分散至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进而分散至驾驶室后围,避免顶盖的应力集中。本载重汽车驾驶室导流装置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安装后牢固可靠,创新性的在导流罩总成后部增加了整体的横梁,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保证整套装置具有较高的强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流罩总成2.导流罩前支架3.导流罩后支架4.左侧导流板5.左侧支架6.右侧导流板7.右侧支架8.橡胶条9.PVC管Ⅰ10.PVC管Ⅱ11.横梁12.U型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482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举升鞍座
- 下一篇:发动机罩的内板以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