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37870.8 | 申请日: | 2015-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4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侯艳丽;李玉军;齐巍巍;李群;舒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B62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电动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是能量的存储装置,其存储能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整车续驶里程,其能源供给方式直接反应了纯电动车的使用方便性。目前的纯电动车一般有慢速充电、快速充电、快速换点三中能源补给的方式。
现有电动车由于动力电池体积有限,所以动力电池存储能量较少,致使电动车续航里程较短。为了更方便使用,采用可快换的动力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确保在车辆正常行驶时电池的可靠安装、非换电时间电极连接的可靠性以及在换电过程中车辆与换电设备的准确定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包含主体、数个锁柱和内电极;所述数个锁柱均布在所述主体的两侧;所述内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一端。
一种包含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还包含车身,所述动力电池设在所述车身的下方;所述车身的下方还包含前悬架、后悬架、左纵梁、右纵梁和前横梁;所述前悬架设在所述车身的第一端;所述后悬架设在所述车身的第二端;所述前横梁设在所述前悬架与所述动力电池之间;所述左纵梁设在所述车身的第一侧;所述右纵梁设在所述车身的第二侧。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的下方还包含外电极盒;所述外电极盒固定在所述前横梁上;所述外电极盒连接所述内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的下方还包含左过渡板和右过渡板;所述左过渡板设在所述左纵梁的第一侧;所述右过渡板设在所述右纵梁的第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左过渡板和右过渡板上分别设有数个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连接所述锁柱。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的下方还包含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在所述动力电池和所述后悬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左过渡板和所述左纵梁、所述右过渡板和所述右纵梁均通过过渡支架连接固定。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内电极以、外电机盒、锁柱以及导向块,使得动力电池可以快速更换,避免长时间的充电给用户带来时间上的不便;随着该实用新型的逐渐普及将实质性的减少电动车续航里程短给用户带来的里程焦虑;同时使得动力电池与车身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中:1、前悬架,2、左过渡板,3、左纵梁,4、前横梁,5、外电极盒6、动力电池,7、右过渡板,8、右纵梁,9、传感器,10、后悬架,11、过渡支架,12、导向块,13、内电极,14、锁柱,15、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378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漏电缺陷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快速可靠的低电压穿越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