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囊框总成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17335.6 | 申请日: | 2015-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4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温洁成;王如德;李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5 | 分类号: | B60R21/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洋;黄健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总成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气囊框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气囊作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气囊设置在仪表板下方的气囊框中,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车身与障碍物的碰撞称为一次碰撞,一次碰撞后车内乘员与车内部件发生的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能够在一次碰撞之后、二次碰撞之前迅速打开,并冲出气囊框,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囊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人员伤害程度。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囊框的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气囊框设置在仪表板1的下方,由铰链2以及气囊框本体3组成,铰链2与气囊框本体3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分别与仪表板1固定连接,在仪表板1上设置有与铰链2对应的爆破线,当气囊打开时,爆破线断开,气囊从两个铰链2之间的间隙中冲出。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气囊框多由热塑性弹性体等材料制成,在低温时会变得非常脆性化,由于气囊冲出时的冲击力较大,因此两个铰链2会向外翻折,气囊框本体3与铰链2容易折断,产生的碎片会冲击前风挡和乘员,对乘员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囊框总成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气囊打开时气囊框本体与铰链容易折断、对车内乘员造成伤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囊框总成,包括:仪表板、两个铰链以及与所述仪表板固定连接的气囊框本体;
其中,所述铰链包括与所述仪表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平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平板成角度连接的第二平板;
所述气囊框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分别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铰链的第二平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平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框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框本体中的气囊、以及两个分别与所述气囊相连接的挂钩;
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所述挂钩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二平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两个所述挂钩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铰链的所述第二平板上向外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在所述铰链对应的所述气囊框本体的侧板上、且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方向内设置有第二凸起部;
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距离为5mm-10mm。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框本体与所述仪表板之间通过振动摩擦焊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框本体与所述仪表板之间分别对应开设有螺纹通孔,螺钉穿过所述气囊框本体与所述仪表板上的螺纹通孔后旋接有螺母,将所述气囊框本体与所述仪表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气囊框总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囊框总成及汽车中,铰链和气囊框本体分别与仪表板固定连接,铰链与气囊框本体不是一体成型结构,也不固定连接在一起,而是通过滑槽配合,当气囊冲出仪表板时,铰链会向上移动一定距离,缓解气囊对铰链的冲击,使得铰链和气囊框本体不易被折断,不会产生折断的碎片冲击前风挡和乘员,能够避免对车内乘员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囊框的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气囊框总成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气囊框总成的断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气囊框总成的局部断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仪表板 2-铰链 3-气囊框本体 21-第一平板
22-第二平板 31-第一侧板 32-第二侧板 4-第一通孔
5-第二通孔 6-第一凸起部 7-第二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3173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光头光控车辆锁止器
- 下一篇:置于汽车前座间之安全防护隔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