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6530.8 | 申请日: | 2015-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5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金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霄 |
主分类号: | B60R21/26 | 分类号: | B60R21/26;B60R2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1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安全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气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免汽车受撞击时安全气囊不能有效弹出的汽车安全气囊装置以及具有所述汽车安全气囊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拥有汽车的数量迅速增加,交通事故也随之不断增多。在众多的交通事故当中,有一种交通事故与其他交通事故相比可以说更加令人感到痛心,就是小轿车追尾大货车后,轿车前部直接钻进大货车尾部下面,从而导致轿车内的驾乘人员死亡。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小轿车追尾大货车事故约占到追尾交通事故的50%,其致死比例是轿车与其他车型碰撞致死比例的四倍。如此严重的后果主要是小轿车追尾大货车后,小轿车内的安全气囊不能及时有效地弹出而造成的。
轿车追尾大货车后安全气囊不能弹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大型货车尾部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安装后防护栏,或者是安装的后防护栏也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质量不合格,类似于一层薄薄的铁皮或一根细钢管悬挂在后面,这样的后防护栏形同虚设,丝毫起不到防护作用,追尾事故发生时,小轿车车头部分会直接钻入大货车的尾部下面的空隙;(2)轿车安全气囊的触动装置即碰撞传感器均安装在车头前面页板处和两侧中立柱(B柱)下半部,一辆小轿车的车头部高度通常都在70-80厘米左右,而大货车尾部距离地面是100厘米以上,在追尾过程中,轿车的车头部分没有受到强撞击就钻入货车车箱尾部的下面,触动装置未被启动,导致气囊不弹出;(3)轿车被撞击的部位没有安装碰撞传感器,在轿车追尾货车的事故中,绝大多数轿车被撞击的部位是前挡风玻璃和两侧的前立柱(A柱)中间左右的位置,由于在这个位置轿车都没有安装碰撞传感器,因而安全气囊自然也不会弹出,这样轿车内的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则完全失去保障,致死率极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安全气囊有效弹出,避免追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汽车安全气囊装置,以及具有所述汽车安全气囊装置的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包括至少一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连接有用于将充气剂引爆后的气体充入到所述安全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连接有用于引爆所述充气剂的点火器;还包括至少一碰撞传感器,所述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汽车前立柱内距地面100~110cm处;所述碰撞传感器连接有电子控制器,所述电子控制器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碰撞传感器设置有六个,且分布于汽车前页板两侧、汽车两侧前立柱距地面100~110cm处以及汽车两侧中立柱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至少一所述安全气囊沿汽车的车头边缘轮廓分布,且充气时由车头两端向车头中间膨胀展开。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全气囊设计为长椭圆形状或柱状,且充气时由汽车侧部向汽车中间膨胀展开。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汽车安全气囊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轿车追尾货车受到强撞击时,由于至少一碰撞传感器设置于汽车前立柱内距地面100~110cm处,正好是轿车追尾货车后受到强撞击的位置,受强撞击部位的碰撞传感器能够及时将信号传送给电子控制器,从而顺利完成点火、引爆、充气至安全气囊弹出的过程,从而避免车内驾乘人员死亡、减少致死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汽车安全气囊装置的概要俯视示意图;
图2是汽车安全气囊装置的控制原理框图;
图3是汽车车头处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的状态参考图;
图4是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安全气囊装置的汽车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安全气囊;110-气体发生器;200-碰撞传感器;210-前页板碰撞传感器;220-前立柱碰撞传感器;230-中立柱碰撞传感器;300-汽车;310-前页板;320-前立柱;330-中立柱;400-电子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霄,未经金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65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尼龙浸塑端片带保护器
- 下一篇:车门漏液孔用堵盖及其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