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络巷填充构筑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4239.7 | 申请日: | 201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1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满文;王九红;孙计全;王龙蛟;董炜;杨丕丕;侯玉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韩富强 |
地址: | 27359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络 填充 构筑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络巷填充构筑组合物。
背景技术
井工开采跨采穿层联络巷以往维护方法是采取传统水平三角“田”字型接顶木垛。开始为水平三角“田”字型木垛,水平三角木垛最上层木板梁垂直工作面横向密排,用2排扒钉扒牢。从三角木垛根据找出的煤底板线位置,采用垂直于巷道顶底板的接顶接底“田”字型木垛,接实顶部。该方法复杂且安全系数低,人员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牢固、安全、构筑省力的联络巷填充构筑组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联络巷填充构筑组合物包括多条顶梁,上述顶梁在巷道内纵向分布,并垂直于工作面,顶梁上方抵在巷道顶板上,并压在下方的支撑物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包括多个充填墩,相邻两个充填墩之间间隔0.6~0.9米,每个充填墩包括两面由水泥砌块构筑的隔墙,隔墙两端分别与巷道侧壁紧密结合,相邻两隔墙与两侧巷道侧壁组成所述充填墩,充填墩内充填有矿用高水固化支护材料——参见CN1057825C。
前述矿用高水固化支护材料,以下简称高水充填材料是一种能在高水灰比条件(W/C=1.3:1~3:1)下快速凝结的特种水泥,是中国矿业大学承担的国家“七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成果。该材料分为甲料、乙料、加甲料及加乙料四部分,制浆时甲料与加甲料混合形成甲料浆,加乙料与乙料混合形成乙料浆,要求甲料浆和乙料浆两部分必须等量进浆、混合均匀,其强度才能达到最大。甲料、乙料单独与水混合24h不凝结,为避免管路堵塞和一定条件下不冲洗管路创造了条件,而甲料浆和乙料浆一旦相互混合则快速凝结硬化)。对穿层跨采段进行充填施工,顺利安全的通过穿层联络巷。
相邻两隔墙之间间隔0.7米,所述隔墙为宽×高=3×2.6米的墙体,所述充填墩内部为长×宽×高=6×3×2.6米的箱形充填空间。
本实用新型联络巷填充构筑组合物具有:1、安全系数高;2、操作方便;3、施工简易快捷;4、支撑结构材料稳定;5、工作面跨采穿层巷道效果好的优点,适用于穿层跨采段的联络巷的充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联络巷填充构筑组合物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需要填充的联络巷在井下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联络巷填充构筑组合物的隔墙及顶梁的主视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联络巷填充构筑组合物的相邻充填墩的俯视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1为顶梁、2为充填墩、3为水泥砌块、4为隔墙、5为巷道侧壁、6为矿用高水固化支护材料、7为运输顺槽、8为轨道顺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2所示,本联络巷填充构筑组合物包括多条顶梁1,上述顶梁1在巷道内纵向分布,并垂直于工作面,顶梁1上方抵在巷道顶板上,并压在下方的支撑物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包括多个充填墩2,相邻两个充填墩2之间间隔0.6~0.9米,每个充填墩2包括两面由水泥砌块3构筑的隔墙4,隔墙4两端分别与巷道侧壁5紧密结合,相邻两隔墙4与两侧巷道侧壁5组成所述充填墩,充填墩内充填有矿用高水固化支护材料6。
如图3所示,相邻两隔墙4之间间隔0.7米,所述隔墙4为宽×高=3×2.6米的墙体,所述充填墩2内部为长×宽×高=6×3×2.6米的箱形充填空间。
具体施工工艺为:
1.使用水泥砌块沿巷道截面施工尺寸为:宽×高=3×2.6m的墙面,每间隔0.7m施工两道,两道间距6m,使充填巷道形成间距为0.7m,长×宽×高=6×3×2.6m的充填墩。(墙面紧贴巷道两帮施工,使用水泥将空隙堵严,保证充填材料不泄露。)
2.将供浆管路插入充填墩内,开始灌浆;
3.对于充填墩与巷道顶板之间未能充填部分以及两个充填墩之间,可以使板梁接实顶板。
4.一个充填墩的容积为46.8m3,施工时应先使用水泥砌块将充填墩砌好,最后集中灌浆。注浆泵距离充填地点距离较近,铺设的两路φ32高压胶管所存有充填料可忽略不计,当充填墩充满时,可以联系注浆泵工停止灌料,直接灌水进行管路冲洗。
5.每班施工完毕后,必须用清水彻底冲洗完水路,保证管路不堵塞。具体操作为:出料口喷出清水,没有混浊物方可。
二、充填材料的配比
1.根据充填材料抗压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当煤层底板与巷道顶板间岩石厚度≤1.4m时,填充材料的配比为1.5:1;当煤层底板与巷道顶板间岩石厚度>1.4m时,填充材料的配比为2:1。
2.根据煤层倾向、走向坡度,1#~3#和5#~7#充填墩的配比定为1.5:1;4#和8#~11#充填墩的配比定为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42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风动力处理堵塞工具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气水分离排污排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