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微型的燃油无人直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0724.7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88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汇天玩具模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04 | 分类号: | B64C27/04;B64C27/12;B64D35/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4 | 代理人: | 黄磊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燃油 无人 直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无人直升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超微型的燃油无人直升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市面上的燃油无人直升机绝大多数长度都超过一米,体积过大不易携带,排量都在5CC以上,费油飞行成本高,螺旋桨采用传统方式连接,旋转时杀伤力太大,操控者稍不注意就会有致命的危险!还有现有的无人直升机没有对发动机采用离合式动力输出技术,且发动机的动力传递性能较差,没有采用合理的减速差速装置稳定动力传递,使得现有无人直升机的飞行稳定性较差,要获得高的稳定性只有通过增加直升机的体积来实现,这反而会造成如前所述飞行成本高、不易携带等严重缺陷,限制了无人直升机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超微型的燃油无人直升机,通过对直升机的螺旋桨连接结构尤其是主旋翼和尾旋翼进行创新、对燃油无人直升机的发动机动力传递结构进行创新改进,引入离合式动力输出技术和减速差速动力传递结构,能够根据发动机转速动态调整传动比,最大限度的稳定无人直升机的动力传递过程、同时对发动机进行了涡轮增压结构改进,以保证无人直升机的动力,在提高发动机输出动力的前提下,稳定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和螺旋桨的转动过程,为降低燃油无人直升机的体积创造了条件,从而首次创新实现了机身长度在1米以下的超微型的燃油无人直升机,具有广阔的市场实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微型燃油无人直升机,包括主旋翼系统1、动力离合输出系统2、尾旋翼系统3、动力传递系统4、尾翼连杆5、机身6、起落支架7和桨叶8,所述机身6的底部连接所述起落支架7,所述动力离合输出系统2和动力传递系统4设置于所述机身6内,所述动力传递系统4连接于所述动力离合输出系统2,所述尾旋翼系统3和主旋翼系统1连接于所述动力传递系统4,所述主旋翼系统1设置于机身上方,所述尾旋翼系统3通过尾翼连杆5连接于机身尾部,所述主旋翼系统1和尾旋翼系统3上连接有桨叶8;
所述主旋翼系统1包括金属旋翼头制动器10、左旋翼夹座11、右旋翼夹座12、旋翼固定中心座13、连杆14、十字盘15、支撑盘16和主轴17,所述旋翼固定中心座13包括套筒132、设置于套筒内的横轴131、连接于套筒底侧面的底座133,所述底座133中部开设有供主轴17穿过的通孔,所述左旋翼夹座11和右旋翼夹座12结构一样,均包括固定座121和摇臂123,所述摇臂123自固定座121侧壁向外突出设置,所述固定座121沿轴向开设有贯穿的螺钉孔,所述固定座的外端开设有夹槽122,所述夹槽122用于安装桨叶8;所述左旋翼夹座11的固定座通过垫片和固定螺丝固定连接于所述横轴131的左端,并在横轴131和固定座之间设置有横轴垫圈134和横轴铝套135,所述右旋翼夹座12的固定座通过垫片和固定螺丝固定连接于所述横轴131的右端,并在横轴131和固定座之间设置有横轴垫圈134和横轴铝套135,且所述左旋翼夹座11上的摇臂和右旋翼夹座12上的摇臂分别处于旋翼固定中心座13的套筒132的两侧;所述摇臂通过所述连杆14连接于所述十字盘15,所述十字盘15设置于所述支撑盘16上,所述十字盘15的中央设置有万向轮152,所述万向轮152上开设有中心孔,所述支撑盘16连接于机身,所述主轴17穿过所述支撑盘16和万向轮的中心孔后固定连接于所述旋翼固定中心座13的底座133通孔内;所述金属旋翼头制动器10设置于所述旋翼固定中心座13的套筒13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汇天玩具模型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汇天玩具模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07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记录事故的无人机
- 下一篇:用再生能源制盐和淡水的海上多功能游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