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起重量控制系统及具有其的起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4515.1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9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苏有世;杨勇;赵萌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48 | 分类号: | B66C13/48;B66C1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量 控制系统 具有 起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式起重机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起重量控制系统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使用的专用底盘在设计时为了满足不同国家相关的道路行驶规定的要求(如我国道路交通法规规定,每桥的载荷不能超过13吨),采用了回转中心不在起重机的中心的设计方式。参见图1,起重机前支腿1和起重机后支腿2设置在起重机车架3的两端,起重机实际回转中心4不在起重机的中心位置。但是,这种方式也造成了起重机的起重量在前方工作区域、侧方工作区域及后方工作区域的额定起重量不一致的问题。所述回转即起重机的起重作业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的360度转动。
在现有技术中,起重机生产厂家为了起重作业的安全,将360度回转范围内的最小起重量作为起重机整个工作区域的额定起重量。参见图2,侧方工作区域的反倾翻力臂5和后方工作区域的反倾翻力臂6相等,前方工作区域的反倾翻力臂7与侧方工作区域的反倾翻力臂5、后方工作区域的反倾翻力臂6相比最小,因此,前方工作区域的起重量(即起重力矩)最小,所以取前方工作区域的起重量作为起重机整个工作区域的额定起重量。此种设计虽然能保证起重机的安全作业,但是,将会导致起重机的侧方工作区域和后方工作区域的额定起重量只能按前方工作区域的额定起重量进行计算,浪费了起重机在侧方工作区域和后方工作区域作业的起重性能。
因此,希望有一种起重量控制系统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量控制系统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其能够根据起重机的实际工作区域确定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量控制系统。所述起重量控制系统包括:回转区域检测装置、控制器、起重机力矩限制器和起重机动作执行单元,其中,所述回转区域检测装置通过采集位置信号检测起重机当前所在的工作区域,并将所述位置信号输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所述位置信号输入到所述起重机力矩限制器,所述起重机力矩限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位置信号能够得到起重机当前所在的工作区域的额定起重量,并将所述额定起重量输入到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额定起重量发出动作控制指令,并将所述动作控制指令输入到所述起重机动作执行单元。
优选地,所述回转区域检测装置安装在起重机的回转中心,为绝对值多圈角度编码器。
优选地,所述回转区域检测装置安装在起重机的回转中心,为无触点角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安装在邻近起重机操纵室的电机控制盒处,为PLC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起重机力矩限制器安装在起重机操纵室的电机控制盒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起重量控制系统。
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回转区域检测装置、控制器、起重机力矩限制器以及起重机动作执行单元,使起重机能识别工作区域,根据工作区域选择相应的额定起重量。与现有技术中选择最小额定起重量作为整个工作区域的额定起重量的现象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地获得额定起重量,从而有效解决起重机在360度回转范围内的额定起重量损失的问题,避免起重性能的浪费,同时充分利用起重机在回转范围内的起重性能,将起重机的起重性能发挥到最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起重机实际回转中心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起重机的各个回转角度上的反倾翻力臂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起重量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45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