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涡流自吸式润滑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07998.5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5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翁世东;周戈亮;翁沛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寄亚机电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10 | 分类号: | B23Q1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111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涡流 润滑 冷却系统 | ||
1.一种气动涡流自吸式润滑冷却系统,包括:
油箱(100);
真空发生器(200),包括一输入端(201)和一输出端(202),在输入端(201)和输出端(202)之间依次设有冷气腔(210)、真空器喷嘴(220)、冷气射流腔(230)、射流真空腔(240)和气液混合腔(250),所述冷气射流腔(230)为圆锥形空腔;
所述真空器喷嘴(220)上设有喷油管(221)和多个气流孔(222),所述喷油管(221)处于所述真空器喷嘴(220)的中央,所述多个气流孔(222)均匀布置于所述喷油管(221)的周围,所述喷油管(221)与所述油箱(100)连通;
涡流分离器(300),所述涡流分离器(300)上设有压缩空气输入口(310)、热气输出口(320)和冷气输出口(330);所述冷气输出口(330)与所述真空发生器(200)的输入端(201)连通;
气液喷嘴(400),与所述真空发生器(200)的输出端(20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涡流自吸式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射流腔(230)的下方为一段圆柱形空腔,所述喷油管(221)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圆柱形空腔内,所述射流真空腔(240)和气液混合腔(250)依次形成于喷油管(221)下方的圆柱形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涡流自吸式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射流腔(230)、射流真空腔(240)和气液混合腔(250)的外围设有一热气腔(260),所述热气腔(260)与冷气射流腔(230)、射流真空腔(240)和气液混合腔(250)之间通过一导热壁(270)分隔,所述涡流分离器(300)的热气输出口(320)与所述热气腔(26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涡流自吸式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腔(260)的出口处设有消音器(5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涡流自吸式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管(221)通过一导油管(600)与所述油箱(100)连通,所述导油管(600)上串联有油量调节阀(7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涡流自吸式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量调节阀(700) 通过一联接块(710)与所述涡流分离器(30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涡流自吸式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管(600)上设有油量观察窗(8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涡流自吸式润滑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喷嘴(400)与所述真空发生器(200)之间设有万向节管(9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寄亚机电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寄亚机电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0799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铸件凸轮轴轴颈倒角对刀定位装置
- 下一篇:机床减震支撑座